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眼科文献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4 17:29:49 中华眼科在线

 

    2.2主观检查方法 主观检查拟调节力显示了功能上的意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主觉近点法和离焦法等。

    2.2.1主觉近点法属动态主观方法 在远视力完全矫正的情况下,以看清近视力表某一特定行为准,视标由远移近,至视标模糊为止,测定此时的眼前移动的距离并转换为调节使用的屈光度数,此差值既为拟调节力的大小。

    2.2.2离焦法 亦属动态主观方法。在矫正远视力的情况下,嘱术眼注视能看清的最小一行视标,通常在+3.00D以内,每次递加+0.25D至只能看清0.4视标,再逐渐递减球镜度数仍至只能看清0.4视标,两者的球镜屈光度之差即术眼拟调节力。

    现在缺少有效的仪器,可信度高的和可重复的测量方法,对最好的客观检查方法意见不一。主观检查时多为日常生活的坐姿,因重力因素IOL光学部前移距离会高于主观检查法的平卧姿势,主观检查法测量更具有实际意义。

    3拟调节力影响因素

    3.1手术切口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15]。而影响角膜散光程度最重要的因素是切口宽度[16,17],切口小术后角膜散光小[18],切口大不能自行闭合时,需加固缝合,缝线而产生的张力,多产生顺规散光。Huber等[19]证实,低度、逆规散光有利于增加术后拟调节力。切口部位是产生角膜散光的另一因素,手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角膜缘侧发生回缩,切口所在子午线周边部角膜相对变平,角膜曲率降低。合适的手术切口部位应选择在角膜曲率最大的子午线处,在减少术后散光的同时,还有利于增加术后眼的拟调节力。

    3.2眼轴长度 Nawa等[20]报道:假定角膜屈光力为定值,眼轴长度与调节力成反比;而假定眼轴长度为定值,角膜屈光力与调节力成正相关。正常眼轴长度的正视眼,生理性人工晶状体前移1mm,可以表现出1.3D 的拟调节力;远视度数越高或眼轴越短,调节作用越强;反过来,近视度数越高或眼轴越长,则调节力越弱。

    3.3人工晶状体因素

    3.3.1 IOL移动度 前房深度的变化间接反映IOL移动度。单独反映人工晶状体前移而产生的拟调节作用,滴用匹罗卡品刺激睫状肌收缩。holladay[21]报道,在Gullstrand的模型眼中,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光学部每前移1mm就产生相应1.9D的近视变化,然而因患者的角膜屈光力和眼轴长度个体间不同,计算术后IOL移动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拟调节力时应运用个体化参数[20]。同时用药物所产生的人工晶状体前移,代表刺激睫状肌时IOL能够前移的最大潜能,在实际生活中IOL前移幅度略低。Lesiewska-Junk等[22]报道了普通一片式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IOL平均前移距离为0.42mm.Langenbuche等[23]报道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以1CU为代表)用20g/L匹罗卡品诱导的前房深度变化值约为0.65mm。

    3.3.2 IOL植入位置 IOL睫状沟植入,襻不断与舒缩的睫状肌摩擦,局部充血、水肿、瘢痕、纤维化,睫状肌收缩功能降低。襻材质越硬,刺激睫状肌越强烈,随时间推移,对拟调节力影响越明显。

    3.3.3 IOL其它因素 IOL光学面/襻应具有良好弹性、顺应性,当发生轴向相对移位时,因襻而产生的阻力相对较低; IOL良好的生物黏附性、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降低PCO发生率同时保证与后囊膜牢固贴复, IOL-后囊膜间不留空隙,即Hansen[24]提出的“无间隙、无细胞”统一体,使“囊袋-IOL”整体向前移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国际眼科杂志)(责编:xhhdm)

下一条:
更多关于(眼科,眼睛,眼科临床,人工晶体,白内障,视网膜)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袋日常护肤8大高招

5款至酷太阳镜 型男必

08韩国时尚达人眼镜秀

炫酷太阳镜打造时尚酷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6023366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