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医护人员举行了一个座谈会,起因于该院一名医生被患者打伤。
7月25日,患者高某的儿子在父亲因病抢救无效死亡之后,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该院的神经外科副主任王任直出面制止时,被其打伤。
医生直言社会对他们有偏见,希望媒体倾听医护人员心声。
事件和医患纠纷是两回事
当天下午1点50分,当记者应邀赶到协和医院时,该院能容纳一二百人的多功能厅已座无虚席。入口处写有“严惩凶手,维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宣传牌上,展示着王任直大夫受伤后和被救治过程中的照片。
座谈会由协和医院李学旺副院长主持。他在开场白中表示,当天的座谈会,就是希望社会了解事情真相,呼吁维护医院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
据了解,受伤的王任直大夫是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疗骨干、博士生导师。出事当天,他买好了车票准备回老家看望重病的父母。这件事他也可以避而不管。而他的受伤手臂恢复的情况很难预料。
据神经外科谢大夫和该科另一位大夫介绍,对患者的治疗,不存在医疗事故问题,主要是患者家属不理解,不理智。王任直大夫并不是这位患者的主治大夫,他出面制止患者家属不理智行为,却遭到无端伤害。
座谈会上,只要有人提到“要严惩凶手”,场下立刻就会响起热烈掌声。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唐伟松教授说,这件事和医患纠纷是两回事。肇事者不是患者,而是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也是公民,一样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一位大夫说,他为协和医院有这样的好医生感到骄傲和惋惜。他说,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没有灵巧的双手,怎么能做精确的神经外科手术?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伤害,也是对许多需要救治病人的伤害。
前来参会的北京市医师协会副秘书长常晓燕,公布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近3年中,北京71家二级以上医院共发生502起医生被打事件,其中90人致伤残。在这71家医院里有2295名医生调离医生队伍。
社会对我们有偏见
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唐伟松教授的发言多次赢得掌声。他分析认为,医护人员被打和被辱骂、威胁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其一,患者的要求与我国医疗的现实差距太大。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医疗保障制度、财力有限,但当今患者对医疗的要求非常高,一查因特网,一看世界水平是什么,就按此要求医生,但现实是做不到的。于是出现了矛盾。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他们医学认识、受教育程度、接受再教育的机会、设备都很有限,有时难免发生一些诊断上的不足和治疗上的不足。一打起官司,却要按最高水平来衡量,当然就能找出不足的理由,要求进行赔偿。他觉得这样很不公平。
其二,医疗行业有高风险性,还有一些领域是未知的,因而就不能保证诊断和治疗上百分之百正确。对此,好多患者没有认识到。
其三,社会上对医务人员存在偏见。
如把医患关系当成一般的消费关系,很不恰当。消费是自愿的,医疗是你有什么病,我就提供恰当的治疗,还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如果病人的要求满足不了,就按消费者投诉来解决。这很不恰当。
又如,社会上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原则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医疗事故鉴定是老子给儿子鉴定。试想,医疗事故鉴定如果不是由医学专业人员搞,而是由非医学专业人员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这种结果可靠吗?现在,医疗事故鉴定由专业人员来搞的原则有被逐渐推翻的倾向,是很危险的。
还有如巨额赔偿问题。如果患者在医院因不正确、不恰当的治疗,引起伤害,那么于情于理都应得到赔偿,对当事医护人员进行处罚也是理所当然,但赔偿额度应是有限的。一个健康人如在其他事故中死亡,如因飞机坠落、沉船而死亡,他得到的赔偿是有限度的,有国家规定的。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甚至有时是病危的患者在治疗时死亡,赔的却是天价,几十万、几百万地要,这谁来赔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