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方法
1.4.1 动物分组 动物购回后,适应性驯养3天,每天连续测量眼压,剔除平均眼压高于或低于正常眼压区间的大鼠,其余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3个组。空白组不造模,模型组和实验组右眼单眼造模。模型组于术后第4天开始每日用生理盐水3 ml灌胃1次,实验组用DSX 3 ml,所有大鼠均于1个月后处死。
1.4.2 造模方法 采用Akira法[2],烙闭SD大鼠右眼3支上巩膜静脉。
1.4.3 眼压测量及芯片制作 (1)眼压测量:实验中所有眼压测量均在同一时间( 9 am ~ 2 pm)进行,连续测量的术前眼压的平均值作为正常眼压;术后即刻、术后1天、术后每7天各测1次眼压,共1个月。(2)芯片制作:大鼠脱颈处死,立即摘除眼球,从角巩膜缘切开眼球,剥离视网膜,提取totalRNA,再经纯化、荧光标记、杂交等过程制作成Oligo芯片,用LuxScan 10KA双通道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
1.4.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自身左右眼及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差异基因的挑选采用t-test。
2 结果
2.1 动物造模结果 SD大鼠40只,经连续测量3天眼压,剔除眼压不合格的大鼠1只,其余39只随机分出空白组9只,其余SD大鼠进行造模。造模时麻醉死亡4只,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连续测量3天眼压,在造模后第4天,将剩余26只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按预定方案在造模后第2天实验组开始灌胃。在1个月的饲养过程中,空白组于第15天时自然死亡1只。模型组于第20天自然死亡1只,实验组于第10天死亡1只,死亡原因为灌胃窒息死亡。术后术眼有轻、中度球结膜充血水肿,无感染,给予金霉素眼膏、0.25%氯霉素眼液,2~3天后眼部充血水肿消失。至处死前,空白组有SD大鼠8只,模型组12只,实验组12只。
2.2 眼压测量结果 术前3天39只大鼠78眼的平均眼压为(13.44±1.50)mm Hg,术后即刻模型组26眼眼压平均升高147%,术后1个月即处死前一天模型组平均眼压是术前的1.99倍,实验组平均眼压与空白组基本相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