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手术切除后很容易复发,尤其是复发性翼状胬肉,再手术的复发率更高。因此,如何争取一次手术成功,仍是眼科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应用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AMT)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01例275眼,男103例138眼,女98例137眼,年龄27~80岁,平均49.4岁,其中复发性翼状胬肉16例22眼。
1.2 方法
1.2.1 羊膜的制备及保存 羊膜取自剖宫产孕妇的胎盘。产前母体行血清学检查,排除人免疫缺陷性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及梅毒。在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含抗生素(50μg/ml青霉素、50μg/ml链霉素)、100μg/ml新霉素和2.5μg/ml两性霉素B的溶液浸泡5~10min,分离羊膜(上皮面向上),置于硝酸纤维素纸或手术膜纸上铺平并切成3cm×4cm大小,放入90%甘油瓶中,脱水24h后转移至另一甘油瓶内,密封放入4℃冰箱保存。使用时用生理盐水冲去甘油,浸泡在4000u/ml庆大霉素BSS液中,复水30min后使用。
1.2.2 手术方法 按常规方法切除胬肉组织,按巩膜裸露面的形状及大小,剪取一片羊膜组织(上皮面向上),置于巩膜裸露区,用10-0尼龙线缝合固定移植片,移植片的内侧上下和外侧上下共4针缝合需经过浅层巩膜,使羊膜移植片展平并牢固地固定于巩膜裸露区。术毕涂抗生素眼膏,盖眼垫,绷带包扎术眼,术后每天换药。待角膜创面愈合后,开放滴眼,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滴眼2~3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角膜创面愈合,透明光滑,结膜无充血,平滑无增生。复发:角膜创面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侵入,结膜充血,局部增厚。
2 结果
本组术后追踪观察1~3年,平均18个月,治愈259眼,复发16眼,复发率为5.8%。
3 讨论
翼状胬肉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复发率在24%~89%不等。翼状胬肉的发生本质上是角膜上皮的结膜化过程,过度增生的纤维血管组织对角膜上皮具有破坏性。胬肉术后复发是由于手术创伤加快了纤维细胞的增生所致。
羊膜为胎盘的最里层,羊膜的厚度为0.02~0.05mm,透明,有韧性,无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其抗原性极低。羊膜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胶原酶抑制剂,TGF-β1、TGF-β2、HGF等细胞因子,可以抑制正常角膜和角膜缘成纤维细胞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增生及向肌源纤维细胞分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瘢痕的增生,阻止胬肉的复发。本组采用AMT后复发率为5.8%,较单纯胬肉切除明显降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有其独特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