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在临床上诊断较难,容易误诊,多因治疗不当而造成失明。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12月~2004年6月收治的23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3岁。均为农民。其中,有12例由农作物损伤所致;3例由长期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引起。
1.2 症状与体征 患者畏光、流泪、视力减退。查体见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严重,角膜溃疡区粗糙,溃疡呈黄白色,不规则,溃疡边缘稍隆起,角膜基质水肿,可见后弹力层皱褶,部分有前房积脓。
1.3 治疗与结果 (1)用两性霉素B眼药水点眼,8次/d,托品酰胺点眼,3次/d,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3次/d。(2)5%碘酊烧灼溃疡面后,刮除溃疡组织,再次用碘酊烧灼。(3)口服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及消炎痛。(4)前房积脓久治不愈,可穿刺排脓。(5)重症可口服克霉唑0.5g,3次/d。
1.4 结果 治愈时间为8~27天,愈后角膜留有斑翳7例,角膜白斑10例,粘连性角膜白斑3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43岁,于2003年9月在田间劳动时,不慎被植物叶子刮伤左眼,2天后觉畏光、流泪,给予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效果不佳,症状明显加重,来我院诊治。查体右眼:1.0,左眼:0.06;左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可见一灰白色不规则溃疡面,角膜内皮皱褶,房水闪辉阳性,溃疡区刮片可见真菌菌丝。诊断为左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给予碘酊烧灼及两性霉素B点眼、散瞳、维生素、止痛治疗,溃疡面面积基本控制,角膜水肿较前吸收,内皮皱褶消失,房水闪辉(-),角膜染色无着色,视力恢复至0.3。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真菌不致病,但在眼外伤,长期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非致病的真菌可变为致病菌。这种情况尤其易发生在农忙季节的农民,由于农作物(树枝、稻草、麦秆等)损伤角膜,造成真菌感染,因真菌在角膜内生长时可产生蛋白分解酶,进一步加重角膜的破坏,导致真菌性角膜溃疡不易治愈。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对遇到顽固的角膜溃疡,要及时做刮片检查,必要时做真菌培养,达到早期确诊,及时治疗的目的。
本组采用碘酊烧灼创面效果较好,因碘酊能抑制真菌生长,使蛋白凝固,便于坏死组织的脱落。对于创面上的坏死腐烂组织应该全部清除掉,这样可以使药物充分作用于创面上,治疗效果显著,恢复快。必要时可使用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