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5例(27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观察并分析治疗结果。 结果 浅层型治愈率100%,平均治愈天数7.9天。深层型治愈率80%,平均治愈天数16.1天。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保护视功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单疱病毒;角膜炎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所致。此病常继热病而起,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眼部发生急性角膜结膜炎。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保护视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27眼)单疱病毒角膜炎病人中,男13眼,女14眼,初发病例9眼,复发病例18眼,年龄7~72岁。根据病史、病变形态、角膜染色及角膜知觉检查确诊,部分病例做了角膜刮片镜检。将本组病例根据角膜病变的深度分为浅层型和深层型两种。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治疗 1%阿昔洛韦眼药水点眼,每小时1次。为预防合并细菌感染,辅以抗生素类眼药水点眼。口服多种维生素。合并虹膜炎给予1%阿托品散瞳,角膜溃疡同时给予自体血结膜下注射,上皮无明显溃疡面或溃疡基本愈合给予激素类眼药水点眼。
1.2.2 中药治疗 病情早期即充血期给予方Ⅰ:麻黄4.5 g,黄连3.0 g,杏仁10 g,黄芩10 g,生石膏30 g,山栀10 g,生甘草6.0 g,木通6.0 g;待充血消退后给予方Ⅱ:生地24 g,生甘草30 g,鱼腥草30 g,知母12 g,麻黄3 g,黄芩10 g,石膏30 g,杏仁9 g,炒栀子10 g,薏米仁15 g,薄荷3 g,荷花10 g,桑叶12 g。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充血消失,基质浸润水肿消退,溃疡愈合,角膜染色(-);有效:充血基本消失或减轻,角膜损伤基本修复,溃疡大部分愈合,角膜染色少许着色;无效:角膜炎症未能控制,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1)27眼中,浅层型12眼全部治愈,治愈率100%。深层型15眼,治愈或基本治愈12眼,治愈率80%,有效3眼。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9%。 (2)治愈天数:浅层型为6~13天,平均治愈天数为7.9天;深层型为12~22天,平均治愈天数为16.1天。
3 讨论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最显著的特点是潜伏和复发。西医治疗原则是:应用多种治疗方法控制病毒繁殖,排除病毒,阻断其潜伏或抗原的存在,有效地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及角膜浸润吸收,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力,并力求减少复发[1]。阿昔洛韦眼药水对单疱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角膜的毒性作用小,是目前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辅以清热、解毒、化湿、退翳等中药,减轻了炎症反应及组织损害,减少角膜瘢痕形成和新生血管,保证了角膜透明度的恢复;同时抑制病毒繁殖,从而达到了抗病毒的目的;降低复发率,无不良反应。中西医联合用药起到了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明显地缩短了病程,保护了视力。
关于皮质激素的应用,对于浅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禁用的。皮质激素可以延长病程,促进病毒繁殖,抑制机体免疫力,加强了病毒的侵袭能力,增加了细菌和真菌继发感染的机会:减少了干扰素的产生,从而促进病变进展恶化,甚至导致发生一种新的疾病——慢性疱疹性角膜色素膜炎。对于深层非溃疡型病变,加用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组织反应,减轻水肿,有利于治疗。但应避免突然停药而使病情加剧[2]。
[参考文献]
1 王印其.复方无环鸟苷滴眼剂治疗单疱角膜炎.眼科研究,1992,1:57. 2 刘家琦.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