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是由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造成的,是新生儿眼部最常见的疾病,尽早积极治疗对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新生儿来说有很大的风险,文献主张在全麻下行泪道探通术。本文对58例冲洗泪道不通的新生儿泪囊炎在表麻或无麻下进行泪道探通,联合冲洗泪道治疗,并对泪道探通操作技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行冲洗泪道不通的新生儿泪囊炎58例59眼,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最小12天,最大9月,平均39.8天;病程最短10天,最长6个月,平均23.6天,均无急性发作病史。
1.2 方法步骤
1.2.1 患儿头部的固定 使患儿平卧于检查床,助手或患儿家长双肘分别置于患儿身体两侧并轻轻夹住患儿身体,以肘为支撑,俯身以胸部轻压患儿双腿及腹部,双手向前,前臂压住患儿肘部,拇指分别放在患儿鼻翼两侧,其余四指张开置于头颅两侧,以固定患儿头部,防止头部活动。
1.2.2 冲洗泪道 操作者站于患儿头顶方,左手拇指或食指轻拉下睑向外下,暴露泪小点,右手持装有五号针头的注射器,右手小鱼际置于患儿额部,以保持冲洗针头与患儿头部位置相对固定。钝头针垂直睑缘进入泪点约1mm,轻轻转向鼻侧置于水平位,向鼻侧深入约3~5mm,推动针栓注水。冲洗泪道通畅与否的判断标准:在推动针栓注水时,患儿有吞咽动作或有呛咳,为冲洗泪道通畅,否则为冲洗泪道不通。
1.2.3 泪道探通 向外下方轻拉下睑暴露泪小点,以零号银质探针垂直睑缘插入泪点约1mm,轻轻转向水平,向鼻侧推进8~10mm,如遇骨性阻挡,说明已达泪囊,后退约1~2mm,然后松开下睑,探针贴眼睑转向垂直睑缘位,同时向下推进探针,从鼻泪管进入鼻腔时有落空感,再推进少许,轻轻转动及上下活动探针,并留置探针约10~15s,取出探针,再次冲洗泪道。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泪道探通后冲洗泪道通畅为治疗有效;冲洗泪道不通为失败。
2.2 治疗结果 泪道探通后滴抗生素眼液,平均随访3周。58例59眼中,50眼(84.75%)探通后冲洗泪道通畅,治疗有效;5眼(8.47%)冲洗泪道不通,其中2眼(3.39%)探通成功而冲洗泪道不通,1周后复查冲洗泪道通畅,治疗有效;另4眼(6.78%)探针在鼻泪管处遇阻力较大,未强行探通。泪道探通联合冲洗泪道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共有52眼(51例)成功,总有效率为88.14%。
3 讨论
泪道探通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主要手段,泪道探通术有其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依据:(1)泪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鼻泪管最后形成,出生时鼻泪管末端多膜闭,一般在出生后3~4周此膜穿破而形成Hasner瓣 [1] 。(2)新生儿泪囊炎是由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造成的,常见者为鼻泪管下段被先天性残膜所封闭,或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所阻塞;极少数因鼻部畸形、鼻泪管腔狭窄,泪液和分泌物在泪囊内积聚而无法排出,微生物在其中繁殖,形成泪囊炎 [2] 。以往采用全麻下行泪道探通术,笔者采用表麻或无麻下行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冲洗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有效率达88.14%。由于患儿不合作而采用全麻,势必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如发生全麻并发症。本文所设计的泪道探通及泪道冲洗方法,相比较而言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唯一的缺点是患儿哭闹会使家长心疼、医生心烦而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甚至终止治疗。故泪道探通应当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完成,否则容易发生角膜 损伤引发角膜溃疡、泪道穿破形成假道而引发蜂窝织炎等。本组58例59眼无1例出现并发症,总的说来该方法在安全性方面有极大的优势。
由于在患儿清醒状态下进行操作,必然会引起患儿的全力抵抗,因此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操作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1)助手和操作者要协调配合;(2)动作要轻柔,无论是探针还是钝头针遇有阻力不能强行推进,本组4例4眼(6.78%)行泪道探通时,在鼻泪管处遇较大阻力,未强行探通。(3)冲洗泪道注水时要缓慢少量,如遇患儿呛咳立即停止注水;(4)操作者的右手置于患儿额部,以保证手中的探针或钝头针相对于泪点是稳定的,以防损伤角膜、结膜、泪道;(5)助手在固定患儿头颅时用力适度,手形成握球状,使头颅位于其中,而非从两侧挤压。另外,泪道探针应选用质地较软的银质探针,在遇到阻力时可有一定的弯曲,减少损伤。我们认为掌握以上操作技巧后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冲洗,仍是目前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英奇.现代眼科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16. 2 刘家琦.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