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http://www.cnophol.com 2008-8-19 15:39:12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房的原因、处理、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6例(26眼)的原因及处理。 结果  26眼浅前房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引流过强引起(65.4%)、结膜切口渗漏(23.1%)、脉络膜脱离(11.5%),经过治疗后前房均形成。 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强、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形成前房。

    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小梁切除术是抗青光眼手术中最常用的术式,浅前房是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带来不良后果。1999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青光眼住院患者中行小梁切除术232例(256眼),其中26例(26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6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6眼(10.2%),其中男6例,女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5例,术前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均为首次手术。

    1.2 浅前房发生的原因 滤过过强17例(65.4%),结膜切口渗漏6例(23.1%),脉络膜脱离3例(11.5%)。

    1.3 根据Spaeth浅前房分级法分度 浅Ⅰ度:中央前房形成;浅Ⅱ度:除瞳孔区晶状体未与角膜相贴外,整个虹膜表面与角膜内皮相贴;浅Ⅲ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表面和晶状体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术后2d未形成前房或形成前房数天又消失者均定为术后浅前房。本组资料中浅Ⅰ度18例(69.2%),浅Ⅱ度6例(23.1%),浅Ⅲ度2例(7.7%)。

    1.4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阿托品散瞳;皮质类固醇的应用;高渗剂的应用;棉枕外加压包扎。(2)手术治疗:保守治疗5~7d后前房形成不满意者予手术治疗。滤过过强者采用巩膜瓣加固缝合;结膜切口渗漏者采用结膜修补术;脉络膜脱离者采用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气等。

    2 结果

    本组病例26例(26眼)经积极保守治疗恢复前房者21例(80.8%),其中滤过过强者15例,结膜切口渗漏者4例,脉络膜脱离者2例。通过手术恢复前房者5例(19.2%),其中巩膜瓣加固缝合2例,结膜修补术2例,脉络膜上腔放液及前房注气1例。以上病例经治疗后前房形成满意。

    3 讨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据国外报道发生率为4.8%~70% [1] ,本组资料统计发生率为10.2%。对于如何预防浅前房的发生,笔者的体会是:(1)术前眼压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在高眼压下操作。(2)术中要注意操作技术,手术刀要锋利,切口要整齐,切忌粗暴。(3)因患者的个体差异注意把握切口大小和缝合密度,术中房水不可流出太快、太多,防止虹膜脱出,保持一定的前房。(4)术后仔细观察前房及切口情况,注意眼压变化,警惕恶性青光眼。(5)一旦出现浅前房,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对因处理。同时要关注新技术,新进展,如近年出现的“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有资料表明,它降低了与滤过过强相关及手术创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了滤过手术的安全性 [2] 。

    参考文献

    1 Aminlari A(经宝隆译).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并发症.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1,15:140-145.
    2 王宁利.非穿透小梁手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疗效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02,6:334. 

(来源: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青光眼)的信息
  热门图文

4步打造浪漫娇柔妆

奥运月5大超人气媚妆

最适合看奥运的眼镜时

时尚MM配镜百搭技巧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