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影响视力,其治疗上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复发后给再手术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寻找一种方法简便、复发率低、又符合眼部生理特点的新方法,一直是医务人员努力的方向,近1年来,我们应用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5年5月我院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手术64例(105眼)。年龄最大70岁,最小28岁,28~40岁12例,40~70岁52例,职业以农民及牧民为主。
1.2 羊膜的制备与保存 取排除了HBV、HZV、HCV和梅毒的健康孕妇剖宫产所得胎盘,在无菌技术条件下,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胎盘后,钝性分离羊膜使之与绒毛膜分离,将其剪成5cm×6cm大小,用缝线标记上皮,放入含青霉素50μg/ml,链霉素50μg/ml的平衡液中浸泡10min,然后装入无菌甘油小瓶中,置于-80℃保存,保存期为15~20天。
1.3 手术方法 显微镜下先从翼状胬肉头部开始剥离,暴露局部前弹力层和巩膜,从头部开始将结膜和结膜下组织分离开,剪除胬肉头部、颈部以及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将角膜和巩膜增生的结膜下组织刮除干净,巩膜面烧灼止血,按巩膜暴露区的形状及大小,剪取相应的1片羊膜(除角膜缘侧),覆盖在羊膜上,内侧结膜缝合1~2针,固定在浅层巩膜,术后半球后注射庆大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3mg。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介绍住院环境及医院规章制度,使其尽快适应,讲解眼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让病人了解疾病的治疗转归过程。以减轻因不了解情况导致的焦虑。针对悲哀、情绪低落等心理失衡多强调各级因素,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术前护理 病人术前3天滴抗生素眼药水,术日晨冲洗双眼,向病人说明手术的目的,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等,训练病人眼球向上、下、左、右4个方向转动及固视,以便术中配合。
2.3 注意保持床单清洁 使其平整、舒适、美观、随时更换病服,清除脏物,让病人置身于清洁的环境中,同时注意病人的清洁卫生,如每周剪手脚指(趾)甲1次,理发和洗澡,晨晚间嘱病人漱口等。
2.4 其他 教会病人使用传呼系统,并加强巡视,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其解决问题。为使病人得到充足的睡眠,晚睡前用温水洗脚,失眠者遵医嘱口服安眠药,促进睡眠。
2.5 术后护理
2.5.1 病人要安静卧床休息 活动要适度,注意头部活动,避免低头及头部振动,嘱病人不要用力挤眼,不揉术眼,不用力排便,以免移植的羊膜脱落,造成创口裂开。
2.5.2 饮食 手术当日,宜给半流质饮食,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5.3 生活护理 术后双眼包盖,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指导病人多运用听觉、触觉代替视力的障碍,教会病人判断方向、距离及防止跌伤、碰伤的方法。家庭要提供穿衣、取物、如厕的方便条件,保证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病人完成生活自理。
2.5.4 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病人视力及眼部情况,如有无视力下降、眼红充血,局部创口有无瘀血、有无疼痛加重等,若有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5.5 用药 遵医嘱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术眼换药每日1次,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巧,切勿挤压眼球。
2.5.6 出院指导 嘱出院病人按时复诊,指导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宜活动,说明注意事项,以利于康复。
3 结果
64例(105眼)均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术后5~7天,羊膜植片显灰白色,未见植片排斥现象,光切面轻度水肿,随后逐渐透明。通过每天及时换药和局部用药,10天后羊膜与巩膜附着良好,新生上皮开始覆盖。术后随访3~10个月,105眼角膜光滑、透明、无血管及纤维组织侵入,结膜平坦,无充血及肥厚,眼球活动自如,眼睑闭合完全。
4 讨论
翼状胬肉多发生于户外劳动者,且影响美观,既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不便,又易复发。本组资料显示,与传统的单纯切除术相比,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复发率。而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加强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笔者体会到,除做好常规护理外还应特别注意做好心理护理,按时用药及合理饮食,保持良好心境,保持大便通畅是该手术后病人护理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