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2例(68眼),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37~82岁;术前矫正视力≤0.1;核性混浊41眼,皮质型混浊19眼,后囊下混浊8眼; A超检查示眼轴长度25.30~32.80mm;应用SRK-Ⅱ公式计算出人工晶体度数为-3.5~+13D;LOCSⅡ分级,Ⅱ级核21眼,Ⅲ级核36眼,Ⅳ级核11眼。
1.2 器械 A超用BME-200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美国Alcon公司UniversalⅡ型超声乳化仪,日本Topcon公司OMS.610型显微镜。
1.3 手术方法 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后作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角巩膜缘后做3.5mm隧道切口,穿刺入前房,注入黏弹剂,在2点角膜缘内做辅助穿刺口,做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及水分层,在Chope帮助下采用劈核技术超声乳化晶体核,吸尽晶体皮质,植入ALCON或眼力健人工晶体。
2 结果
2.1 术中并发症 后囊膜破裂5眼(7.35%),其中4眼发生在超声乳化时,1眼发生在抽吸皮质时,均行前段玻璃体切割并清除残余的晶体核和皮质后,在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体,整复虹膜,使瞳孔复圆,角巩膜切口部缝线加缝。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早期发生角膜水肿20眼(29.4%),经局部治疗后1周内恢复,未发生角膜失代偿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1眼视网膜脱离。
2.3 术后视力 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21眼(30.9%),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24眼(35.3%)。见表1。
表1 术后1个月视力检查情况 (略)
3 讨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眼轴较长,玻璃体常有变性混浊,晶体以核性和后囊下混浊为主,透明皮质多,这些特点增加了白内障摘除的难度。随着白内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提高,连续环形撕囊,原位超声乳化,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白内障手术更安全。
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超声乳化手术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为3.75%~7.7%不等[1,2]。本组为7.35%[3]。比同时期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略高。很多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患者为核性内障,晶体硬且大,悬韧带脆弱,玻璃体液化,前房不稳定,增加了超声乳化晶体核的困难,而导致后囊膜的破裂。发生后囊膜破裂后将对后面的操作,人工晶体的植入,病人的视力恢复等都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术中预防后囊膜破裂尤显重要。
本组68眼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4.7的有24眼,占35.3%,而视力低于4.0的有6眼,占8.8%。原因是术后眼底检查有36眼合并有黄斑变性及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性变。因此,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差的主要原因是其有较重的视网膜病变,尤其是眼轴较长者,这点在术前应有充分的认识。
高度近视眼病人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正常眼高,本组有1例术后6个月发生视网膜脱离,术中有后囊膜破裂。我们认为术中保持后囊膜的完整性,有助于限制液化、变性的玻璃体过度向前运动,减少对玻璃体基底部的牵引,从而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黄红琛.超声乳化手术后囊膜破裂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785.
2 李爱莲,王思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2,10:64.
3 唐云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25例分析.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