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和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患眼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频域和时域参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测定了BRVO 9例9只眼、CRVO 9例9只眼和40只正常对照眼的OPs,并经快速富里叶变换得到OPs的频谱。对BRVO、CRVO患眼和正常眼的OPs频域和时域各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眼比较,BRVO患眼的OPs在110~250Hz频率范围内主频率显著下降;平均频谱的幅度、总功率、最大振幅和最大功率无显著改变;OPs前3个子波潜伏期和前两个子波振幅以及4个子波振幅总和均显著异常。CRVO患眼在150~180Hz平均频谱的幅度显著下降;在110~250Hz频率范围内其他频域参数有显著改变,OPs 4个子波潜伏期、前3个子波的振幅及4个子波振幅总和均显著异常。结论:BRVO和CRVO患眼OPs各频域和时域参数均有改变,其中以CRVO患眼的改变更显著。这些参数可为临床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患眼提供客观指标。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振荡电位 富里叶变换
视网膜电流图(electroretinogram, ERG)的振荡电位(OPs)是迭加在b波上的4个(或更多个)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子波,对视网膜内层的血液循环改变特别敏感〔1〕,已经成为对视网膜内层的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病程观察的重要指标。以往有不少学者采用OPs对静脉阻塞患眼进行了研究,但其观察指标和范围尚欠全面。本研究对BRVO、CRVO和正常对照眼的OPs作频域和时域分析,通过定量观察其频域和时域参数的改变,为临床评价提供客观、敏感指标。
1 对象和方法
BRVO和CRVO患者共18例18只眼(各9例9只眼),均为急性期患者,经散瞳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眼底见受累静脉明显迂曲扩张,周围有大片火焰状出血。屈光不正小于±1.50DS和±0.50DC。其中BRVO组年龄53~67岁,平均60.1岁;矫正视力0.1~0.6。CRVO组年龄48~69岁,平均59.9岁;矫正视力0.04~0.6。正常对照眼40只,年龄48~68岁,平均59.7岁;屈光不正小于±1.50DS和±0.50DC;矫正视力1.0及以上。上述3组受检眼均无明显屈光间质混浊。滴1%复方托品酰胺3次散瞳,暗适应30min后记录暗适应状态下的OPs。
用美国Grass公司的PS22全视野刺激器(ganzfeld)刺激,刺激光为白色单次闪光,其强度为8cd . s/m2。用日本光电公司的Neuropack Ⅱ电生理仪记录ERG,扫描时间为100ms,采样点数为1024。放大器的通频带设为100~500Hz。用自编的程序对OPs作快速富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得到OPs的频谱、总功率、最大振幅、最大功率和主频率;确定OPs的频率范围,提取OPs的时域波形,测量OPs时域波形4个子波的潜伏期、振幅以及4个子波的振幅总和。
每个频率成分的功率等于该频率成分频谱幅度的平方,最大振幅、最大功率在110~250Hz频率范围内求得,总功率取110~250Hz频率范围内各个频率的功率之和。在110~250Hz频率范围内有最大振幅成分的频率为主频率。
2 结果
正常对照眼、BRVO和CRVO患眼以OPs为主要成分的ERG波形平均频谱(10~250Hz)如图1所示。较低频率的成分是a波和b波的成分。较高频率的成分是OPs成分。三类ERG的平均频谱在110Hz均有一谷,是较高频率的OPs成分与较低频率的a波和b波成分的分界点。表1是正常对照眼、BRVO患眼和CRVO患眼OPs波形的频域参数。方差分析显示,BRVO患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在110~250Hz频率范围内平均频谱的幅度差异无显著性:总功率、最大振幅和最大功率无显著改变;但主频率显著降低,比正常眼下降4.9%。CRVO患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在110~250Hz频率范围内,150~180Hz平均频谱的幅度显著下降,比正常眼减少31%~39%,其他频率平均频谱的幅度无显著改变;总功率、最大振幅、最大功率和主频率显著下降,总功率减少44%,最大振幅减少31%,最大功率减少50%,主频率下降7.4%。
图1 正常对照眼、BRVO患眼和CRVO患眼OPs和残余a、b波10~250Hz平均频谱
表1 正常对照眼、BRVO患眼和CRVO患眼OPs波形的频域参数
频域参数 |
正常(1) |
BRVO(2) |
CRVO(3) |
方差分析 |
差异有
显著性
的组别 |
平均
值 |
标准
差 |
变异系
数(%) |
平均
值 |
标准
差 |
变异系
数(%) |
平均
值 |
标准
差 |
变异系
数(%) |
F值 |
P值 |
总功率
(10-12W) |
226 |
125 |
55.3 |
151 |
72 |
47.7 |
126 |
94 |
74.6 |
3.608 |
0.034 |
1与3 |
最大振幅
(μV) |
7.17 |
2.37 |
3.3 |
5.68 |
1.42 |
25.1 |
5.0 |
1.95 |
39.0 |
4.538 |
0.015 |
1与3 |
最大功率
(10-12W) |
56.9 |
38.3 |
67.3 |
34.1 |
15.5 |
45.5 |
28.4 |
20.3 |
71.6 |
3.663 |
0.032 |
1与3 |
主频率(Hz) |
151.8 |
9.6 |
6.3 |
144.4 |
12.4 |
8.6 |
140.6 |
5.3 |
3.8 |
6.189 |
0.004 |
1与2 |
|
1与3 |
根据图1的分界点,对每一个OPs样本剔除100Hz及以下频率的成分,即把a波和b波的成分剔除,保留110Hz以上频率的成分,再作快速富里叶反变换,得到时域的OPs波形,用自编程序测量每一个OPs样本4个子波的潜伏期、振幅以及4个子波的振幅总和。
正常对照眼、BRVO和CRVO患眼OPs波形的潜伏期、振幅以及4个子波的振幅总和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与正常对照眼比较,BRVO患眼OPs前3个子波的潜伏期均显著延长(延长0.7~1.2ms),前两个子波振幅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20%和33%),4个子波的振幅总和显著下降(下降30%)。CRVO患眼OPs 4个子波的潜伏期均显著延长(延长1.0~1.3ms),前3个子波振幅均显著下降(下降28%~43%),4个子波的振幅总和显著下降(下降35%)。
表2 正常对照眼、BRVO患眼和CRVO患眼OPs波形的潜伏期
子波 |
正常(1) |
BRVO(2) |
CRVO(3) 方差分析 |
差异有
显著性
的组别 |
平均值
(ms) |
标准差
(ms) |
变异系
数(%) |
平均值
(ms) |
标准差
(ms) |
变异系
数(%) |
平均值
(ms) |
标准差
(ms) |
变异系
数(%) |
F值 |
P值 |
OP1 |
18.09 |
0.58 |
3.19 |
18.77 |
0.96 |
5.10 |
19.39 |
1.42 |
7.31 |
10.55 |
0.0001 |
1与2 |
|
1与3 |
OP2 |
24.56 |
0.59 |
2.41 |
25.50 |
0.59 |
2.30 |
25.73 |
1.64 |
6.37 |
10.15 |
0.0002 |
1与2 |
|
1与3 |
OP3 |
30.64 |
0.77 |
2.50 |
31.87 |
1.36 |
4.25 |
31.65 |
2.23 |
7.04 |
5.581 |
0.0062 |
1与2 |
|
1与3 |
OP4 |
37.37 |
1.18 |
3.16 |
37.97 |
2.64 |
6.95 |
38.82 |
1.81 |
4.67 |
3.251 |
0.0463 |
1与3 |
表3 正常对照眼、BRVO患眼和CRVO患眼振荡电位波形的振幅
子波 |
正常(1) |
BRVO(2) |
CRVO(3) |
方差分析 |
差异有
显著性
的组别 |
平均值
(μV) |
标准差
(μV) |
变异系
数(%) |
平均值
(μV) |
标准差
(μV) |
变异系
数(%) |
平均值
(μV) |
标准差
(μV) |
变异系
数(%) |
F值 |
P值 |
OP1 |
33.54 |
7.78 |
23.2 |
26.85 |
8.14 |
30.3 |
23.90 |
5.47 |
22.9 |
7.622 |
0.0012 |
1与2 |
|
1与3 |
OP2 |
81.34 |
32.64 |
40.1 |
54.21 |
21.39 |
39.5 |
46.60 |
20.69 |
44.4 |
6.865 |
0.0022 |
1与2 |
|
1与3 |
OP3 |
69.10 |
25.68 |
37.2 |
51.39 |
28.68 |
55.8 |
45.13 |
27.10 |
60.0 |
4.009 |
0.0237 |
1与3 |
OP4 |
39.87 |
15.05 |
37.8 |
30.63 |
13.56 |
44.3 |
27.98 |
14.02 |
52.1 |
3.281 |
0.0451 |
无 |
振幅总和 |
223.84 |
71.19 |
31.8 |
156.83 |
64.00 |
40.8 |
149.86 |
64.88 |
43.3 |
6.459 |
0.0030 |
1与2 |
|
1与3 |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