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药学 >> 临床研究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8-9-10 14:44:18 中华眼科在线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2〕

  2.1.1 总标准:治愈:眼位正,眼球运动自如,复视消失;好转:患者眼偏斜度减轻,复视像距离缩小,眼球运动受限部分恢复;未愈:眼位仍偏斜,病情无好转,症状未减轻。

  2.1.2 主症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症状 记分减少60%以上者;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症状记分减少30%~59%者;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症状记分减少29%以下者。

  2.2 3组治疗前后三棱镜斜视度对比

表1 三组三棱境所测斜视度对比

  别

  数

三棱镜斜视度(x±s)

差值

治前 治后
A 38 29.32±15.181) 4.21±9.102) 26.13±13.05 3)
B 34 31.15±14.431) 9.57±14.472) 22.43±13.85 3)4)
C 43 30.36±14.511) 10.59±12.362) 21.47±12.513)4)

注:1)3组治疗前比较P>0.05;2)3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P<0.01;3)3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A、B及A、C比较P<0.05;4)B、C组 P>0.05  表1说明,三棱镜所测斜度治疗前3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3组自身对比经t检验: a组t=8.64,B组t=8.53,C组t=6.47,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治疗后较治疗前斜度改善,3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与目前临床报道一致。3组治疗前后差值,经方差分析A、B、C组比较,F值=3.44,P<0.01;经q检验法A、B、组比较 q=3.72,P<0.05,A、C组比较q=3.67,P<0.05,B、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A组疗效优于B、C组。

  2.3 三组疗效对比

  有效率经u检验,表2中1)示A、B组比较,u=2.28,P<0.05。2)示A、C组比较,u=2.18,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表2 三组有效率比较

组 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 38 29 8 1 97.36
B 34 21 7 6 82.351)
C 43 27 8 8 81.392)

  2.4 三组主症疗效比较

  主症疗效对比,经u检验,表3中1)示A、B组比较,u=2.42,P<0.05。2)示A、C组比较u=3.44,P<0.01,说明正斜丸在改善主症方面,优于其他两组。

表3 主症积分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 38 32 6 0 84.21
B 34 20 11 3 58.821)
C 43 26 12 5 60.462)

  2.5  AB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部份指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A组在改善血液流变性方面优于针刺组,见表4。

表4 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比较(x±s)

组别 时 间 例数 红细胞压迹 全血比粘度(mPa.s) 血浆比粘度

  (mPa.s)

高切 低切
A组 治疗前 38 0.483±0.029 6.463±1.069 9.308±1.101 1.793±0.191
治疗后 38 0.461±0.0201) 5.668±0.5141)2) 8.284± 0.9691)2) 1.706±0.1021)2)
B组 治疗前 34 0.489±0.030 6.352±1.100 9.509±1.059 1.879±0.209
治疗后 34 0.480±0.029 6.118±1.074 9.247±1.101 1.788±0.180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1;2)AB组治疗后比较,P<0.052.6 A组的中医各证型疗效比较(见表5)

表5 A组的4证型疗效比较

辨证分型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风邪袭络 14 12 2 0 100
风痰入络 16 12 4 0 100
肝风内动 2 1 0 1 50
外伤瘀滞 6 4 2 0 100
合计 38 29 8 1 97.36

    其他3型与肝风内动型两两比较,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正斜丸对风邪袭络、风痰入络及外伤瘀滞型疗效较好,尤以风邪袭络型疗效最好。

  2.7 正斜丸对四直肌疗效比较

  经分析,四直肌疗效优于斜肌及动眼神经麻痹者,见表6。

表6 不同眼肌疗效对比

眼 肌 例数 有效 u值 P值
四直肌 33 33 2.35 <0.05
斜肌及动眼神经 5 4 - -

  3 讨论  中医对麻痹性斜视的研究源远流长,中药治疗本病是有效方法〔3~6〕;中药口服简便,易被患者接受;虚实挟杂为本病共同病理特点,风邪为主要外邪;所查文献多为回顾性总结,缺乏前瞻性研究。从以上出发,采用严格科研设计,探求一种简、便、廉、验治疗方法确为临床所需,也是本研究的基础。

  中医称眼肌为眼带,本病以脾气亏虚为本,风痰瘀阻为标,病位在脏属脾,在眼属眼带,乃本虚标实证,故确立祛风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之治法,既不悖古人之意,又切合临床实际。方中蜈蚣祛风通经活络,为熄风活络之要药;佐以牵正散(全蝎、僵蚕、白附子)祛风化痰,活络通痹;防风、秦艽、蝉蜕以助祛风通络,舒筋缓急;红花活血通络;党参、黄芪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渐绝生痰之源;甘草调和诸药,缓急解痉,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益气健脾之功。

  经3年临床实践3组均取得了较好疗效,A组在有效率、主症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效果优于BC组。本病血液流变学检查也揭示了本病存在血瘀,本治疗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论述。正斜丸适合临床4型病例,其中尤以风邪袭络型疗效最好。

  病程与疗效:本病病程短,治疗及时则疗程短,恢复快;若病程长,就诊晚,特别是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病例,疗程偏长,恢复缓慢,年轻患者较年老患者疗程短,恢复快。

  斜视度与疗效:在观察的病例中,凡斜视度大则疗程长,斜视度小则疗程短,斜视度超过35°者,均在4个疗程以上。

  病因与疗效:不同病因者疗效不同,以动脉硬化、感冒及外伤者疗程短,而糖尿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良及肿瘤术后者疗程长,另外尚有部份原因不明患者与疗效关系尚难定论。

  临床观察指标的评价:复像检查及三棱镜测斜视度是确诊及判断麻痹性斜视眼位改变的客观指标,配合眼位照相更能客观记录眼位的变化。眼肌电图检查对判定麻痹肌之麻痹程度及预后虽有一定指导意义,但由于其正常值差别较大,且易受检查者的操作及受检者的配合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仪器价格昂贵,故临床使用有其局限性。我们认为本研究所选用疗效指标是客观、科学的,方法简便易学,对确诊及疗效判定有指导意义(注:本文资料系作者在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眼科工作期间所收集)。

  参考文献

  1 杨景荐.眼外肌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石守礼.辨证治疗眼肌麻痹34例临床报告.中医杂志,1985,26(6):39

  4 姚芳蔚.中医药治疗眼肌麻痹6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2:21

  5 郑建中.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中西医结合眼科,1985,5(3):35

  6 谢立科.蜈蚣散治疗眼外肌麻痹.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3,3(2):109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9年第9卷第4期)(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麻痹性斜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冷酷华丽的黑色美妆

妆眉弄眼速成电眼娃娃

媚妆之新古典秋冬眼妆

眼线画法 瞳孔又大又亮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