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人类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方法:对31例(45只眼)(A组)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矫正了-8.25~-18.50D近视的患者,术前和术后用角膜内皮显微镜系列地检查了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其中21例(30只眼)为接触镜配戴者(B组),10例(15只眼)为未曾配戴过接触镜者(C组)。分析了中央部内皮细胞的密度,细胞大小的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状,对所有组将术后3,6和12月获取的数据与术前进行比较。
结果:A组中,6个月随访时术后平均细胞密度显著增高(2.3%)(P=0.04);在所有随访中变异系数降低(P<0.001);在所有随访中六角形细胞比率增加(P<0.05)。在B组,3个月(2.36%)和6个月(3.74%)随访时术后细胞密度显著增高(P<0.05);所有随访中变异系数降低(P<0.001);与治疗前相比,所有随访中六角形细胞明显增多(P<0.05)。在C组,术前术后平均细胞密度或形态学指标均未有明显差异。
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对角膜中央部内皮没有损伤。术后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指标的改善与术后停止使用接触镜有关。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矫正中度~高度近视的一种新技术1~4。这一手术使用微型角膜刀做一角膜瓣并用193-nm氟化氩准分子激光在基质床上进行屈光性削
融1,2。近来临床研究显示,LASIK治疗中度和高度近视有良好的效果和预测性1,3~5。然而,这一手术的潜在性危险还未很好地了解2~5。此外,LASIK对人类角膜内皮的影响也未曾很好地得到研究。
实验性研究中6~8,使用193-nm准分子激光浅层削融对角膜内皮无不利影响,然而深层激光削融可产生内皮的损伤。在对人类的研究中9~12,浅层屈光性角膜削融术(PRK)后没有发现对内皮细胞的损伤,虽然发现了中央部细胞密度增加及形态学指标的正向改变可为PRK术后停止使用接触镜造成9,12~14。然而,还没有通过区分以往是否是接触镜配戴者,以分析准分子激光PRK对活体人类角膜内皮影响的报告。准分子激光照射于基质中部,如在LASIK手术时,光毒作用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还不清楚。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以往是否为接触镜配戴者LASI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我们研究了31例的45只眼,他们在1994年9月1日至1995年7月31日间在Alicante眼科所,Alicante,西班牙接受了LASIK手术。本研究的入选者应符合以下条件:年龄在20~60岁;球镜屈光不正在-8.00~-20.00屈光度(D)并且散光不超过1.50D。必须排除患者以往有眼部手术,角膜疾病,青光眼,眼外伤病史,或视网膜疾病。角膜的厚度必须满足于术后角膜所剩总厚度大于370μm(在瓣下基质保留>240um)。也应排除患者患有任何全身性疾病。向患者充分解释LASIK的危险性,每人均应签定一份知情同意书。45只眼中的30只眼(67%)为配戴接触镜者(24只眼为日戴型软镜;4只眼为透气型镜片;2只眼为其它类型镜片)。
术前和术后检查包括:视力、征候和睫状肌麻痹后的屈光,裂隙灯显微镜,压平眼压计,角膜测厚,角膜地形图,内皮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在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时进行内皮显微镜检查。本研究中,31例中2例(4只眼)没有得到3个月随访时的资料;1例(2只眼)缺少6个月随访时资料;2例(2只眼)缺少12个月随访资料。
LASIK手术由我们中的一位医生(J.J.P.-S.)使用自动微型角膜刀(Automated Corneal Shaper, Chiron Vision, Irvine, Calif)和193-nm准分子激光(VISX 20/20, VISX, Inc, Santa Clara, Calif)5。手术在0.5%盐酸丙氧苯卡因局麻下进行。吸引环安放完毕后,用Barraquer眼压计验证眼内压确实超过65mmHg。使用自动微型角膜刀做一以鼻侧为基底角膜瓣,厚度130μm,直径8.5mm。用23#冲洗管将连有一“铰链”的瓣掀起,并放置在鼻侧巩膜上。在暴露的基质床上准备做激光削融。
使用193-nm准分子激光在基质床上进行削融,其能量为160mJ/cm2,频率为6HZ。使用多区法,第一区矫正50%(5mm);第二区30%(5.5mm);第三区20%(6mm)。中央削融区深度的平均值±SD为130±22μm(范围,97-180μm)。在削融后,将瓣复位,无需缝线。
术后眼无需遮盖。在最初的10天内,用0.3%硫酸妥布霉素及0.1%乙酸氟美松混合眼液滴眼每日4次。
在LASIK术前和LASIK术后3,6,和12月,使用接触式的广角内皮显微镜对中央区角膜内皮进行检查。要求患者在术前检查至少7天前停止使用接触镜。我们使用一广角视频角膜内皮显微镜(型号SP-5500,Konan照相机研究所,Inc, Nishinomiya,日本),装有视频数字化图像分析系统(细胞分析器,4.00版本,Konan照相机研究所,Inc)。使用内皮显微镜视频照相机拍摄下每一角膜中央部分的内皮显微图像,大约4分钟,输入到视频图像分析系统,并贮存在标准录像带上(VHS, Sony Corporation, Tokyo, Tapen)以备进一步数字化。以后,重放录像带,每次检查选出最佳5幅像,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内分析。选择视像进行数字化的观察者(H.F.S.)不知道患者是否配戴接触镜。对顶点200个细胞(每幅视像内大约40个细胞)进行数字化,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的“封闭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内皮细胞以计算平均细胞密度(细胞/平方毫米),细胞大小的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形状)。这些参数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变异系数对细胞大小的变异性提供一良好的定量性评估15,16。六角形细胞比率被用来测量细胞形态的变异;六角形频度减少表示有较大的变异性13。由于削融量都低于200μm,不要求改变内皮显微镜的锥镜放大
率10。
将全组(45只眼)(A组),接触镜配戴组(30只眼)(B组)和非接触镜配戴组(15只眼)(C组)LASIK术前得到的数据与LASIK术后3,6和12个月的数据相比较。
使用配对Student t检验比较组内术前和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读数。这一检验也被用来比较组内术后内皮细胞数。使用未配对的Student t检验比较B组和C组间的角膜内皮细胞数。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验证分类变化的差异。评估所发现的变化与中央部削融深度是否有关(由计划矫正度确定),对全部组中每一个内皮细胞参数做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P<0.05考虑为具有显著性。除非有另外说明,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