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讨论
2.1 眶内异物的处理原则
眶内异物是否需要行手术取出,要根据异物的大小、性质、存留部位及其对眼球的功能损害而定。文献报道[2]如异物的存在导致感染、瘘管形成、骨髓炎、上睑下垂、视力障碍,或眶内异物与颅腔或副鼻窦交通时,应行手术取出。我们认为如下几条原则应遵守:
2.1.1 多发较大异物,形成组织包裹困难,且明显影响肌肉及眼球运动,应行手术取出。位于眼外肌附近的异物宜早取出,否则复视难以消失。本组1例眶内多发异物位于上直肌、内直肌附近,于伤后1个月经手术取出,但术后半年余仍有复视,干扰日常生活,而行术眼外上斜视矫正术。
2.1.2 靠近球壁或位于眶前段异物,寻找和取出较容易,可考虑手术治疗。
2.1.3 植物性异物易产生腐烂,导致组织感染、化脓、瘘管形成,应早取出。本组3例均致感染,2例有瘘管形成,手术取出异物后治愈。
2.1.4 位于眶尖或视神经周围的异物,手术可能伤及视神经,造成原有视力丧失,或损伤眼外肌及提睑肌导致肌肉麻痹;而且术野狭小,器械操作困难,术中常导致异物后滑,难以取出,故决定手术应慎重。本组5例异物位于眶尖,其中视神经异物2例,成功取出异物1例,术前已无光感;3例术中未取出;1例未取。因此对于视力较差或病人要求手术者,可试行异物取出术;对于视力尚好者可暂观察[3]。
2.1.5 异物较小、表面光滑、对视力及眼球运动无影响,未导致感染,特别是软组织内的非植物性异物,易形成机化包裹,手术取出意义不大。文献报道[4]异物小于3mm或已证实嵌入骨质内的异物可以不取。
2.2 手术方法
手术方式要依据受伤史、致伤物的性质、术前定位及眼部受伤的情况来设计。选择距离异物最近的手术切口,循软组织粘连、机化条索寻找异物,或于巩膜穿通口瘢痕附近寻找,有瘘管形成的以瘘管或肉芽肿为线索,切开瘘管顺其管腔探查,避免盲目操作,尽量减少并发症。
磁性异物应用恒磁试吸。本组7例眶内磁性异物仅用恒磁即将异物吸出;9例经反复磁化,吸住异物及其周围包裹组织后,稍加分离,顺恒磁打开机化包裹,顺利取出异物。非磁性异物取出时依照术前影像学定位,以小指或器械探查异物,于巩膜穿出口瘢痕或软组织粘连机化处附近寻找,常可见到或触及异物,打开机化包裹后,以止血钳夹出。
长条形异物取出时需注意其时钟方向。沿异物长轴顺其弧度拔出,对眶内组织损伤较小。植物性异物质脆,插入眶内时遇到坚硬组织易折断,故常为多发。本组3例植物性异物有2例为多发,1例芝麻枝扎伤,经四次手术取出多条植物纤维条,其间一次换药时见一纤维条自行排出。1例木头扎伤,术中见木头纤维呈不同方向扎入软组织中,边探查边取出异物数个。因此植物性异物取出时要仔细探查,不能只满足于取到异物[5]。
本组5例未取出异物,除3例异物位于眶尖(其中1例位于视神经管内)外,失败主要原因为异物较小,术中未探查到。在巩膜穿通瘢痕、软组织粘连处试吸无反应,故终止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本组2例与耳鼻喉科合作,应用鼻内窥镜行眶内异物取出术,均获成功。这2例均为眶深部异物,其中1例位于眶尖部,异物长轴与视神经走向平行,术前已无光感。另1例异物深达眶缘20mm处,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鼻内窥镜的应用使我们可达到较深在部位进行观察,并可在直视下手术,减少了盲目性;术野清晰,操作精细准确,损伤小,减小了术后组织水肿等并发症,在眶内异物取出术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 参考文献
1 何守志.眼科显微手术.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1994:352,353
2 Holt GR.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88;21:35
3 史季桐,等.眼科,1997;6(1):42
4 周 琼,等.实用眼科杂志,1994;3:145
5 龚启荣.中华眼科杂志,1994;4:314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