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26例(32眼)白内障患者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晶状体核硬度均在Ⅱ~Ⅳ级范围,采用环形撕囊或邮票式截囊,对整体核采用高能量低负压的原则,将其分成数个核碎块,然后采用高负压低能量的原则进行乳化吸出;对软核先采用挖碗法吸出核较硬部分,后直接吸出核板。常见的并发症为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和内皮水肿等。术后随访1~6mo,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22眼(68.8%),≥1.0者8眼(25.0%),术后3mo裸眼视力≥0.5者30眼(93.8%),≥1.0者11眼(34.4%)。本文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和术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进行了探讨。
晶状体超声乳化技术因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步在国内眼科界推广应用[1]。我院自1997年8月~1998年1月行26例32眼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32眼)患者中,男14例18眼,女12例14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8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眼。年龄29~67a,平均62a。晶状体核硬度按LocsⅡ分级,核硬度为Ⅱ~Ⅳ级,术后随访1 ~6mo,平均随访4.6mo。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美国Stort公司的Protege超声乳化仪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体步骤如下:常规术前用药、球周麻醉及软化眼球,上、下直肌缝线牵引开睑,于11~1点钟位作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电凝止血,于角膜缘后1.5~2.5mm反眉半透切开巩膜,隧道成形至透明角膜内1mm,于10~2点钟作2个角膜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Occucoat,环形撕囊或截囊,直径约5mm大,前囊膜下水分离核,3.2mm穿刺刀经隧道穿刺前房,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吸出皮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Occucoat,根据人工晶状体直径适当扩大遂道穿刺口,将人工晶状体(按照SRKⅡ公式计算为正视眼度数)植入囊袋内,调整至正位,巩膜切口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2~4针,卡米可林缩瞳,BSS液置换Occucoat,调埋线结,球结膜复位,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0×103U、地塞米松2.5mg,包扎术眼。
2 结果
2.1 超声乳化能量、负压及时间 本组病例超声所用最高能量50%,最低能量17%,最高负压为16.00kPa,最低负压为4.00kPa,最长时间为348s,最短时间30s。
2.2 术后裸眼视力 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22眼(占68.8%),其中≥1.0者8眼(25.0%);术后3mo裸眼视力≥0.5者30眼(93.8%),≥1.0者11眼(34.4%)。1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因玻璃体混浊重,术后3mo视力仅为0.25,另1例糖尿病性白内障因视网膜病变,术后3mo视力为0.2。
2.3 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1)后囊破裂6眼,占18.7%,其中1眼合并悬韧带断裂,晶状体核落入液化的玻璃体中;(2)虹膜损伤4眼,占12.5%.术后并发症:(1)角膜水肿(厚度≥600μm)12眼,占37.5%;(2)瞳孔区渗出膜形成2眼,占6.2%;(3)瞳孔变形2眼,占6.2%;(4)晶状体偏位1眼,占3.1%;(5)后发障1眼,占3.1%;(6)前房出血2眼,占6.2%.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