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保守治疗观察

http://www.cnophol.com 2008-10-30 16:02:59 中华眼科在线

眼科研究 2000年第2期第18卷 临床经验

作者:李卉旭 赵向阳 纪丽萍

单位:李卉旭(471000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眼科);赵向阳(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纪丽萍(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伴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我科采用保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 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者36例41眼,男20例,女16例,年龄4~6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1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7例7眼,先天性青光眼10例11眼。术前眼压为28.97~54.66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为(30.39±3.46)mmHg 。

  方法 所有患眼均施行显微手术,除1例为虹膜嵌顿术外,余 均为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裂隙灯及B超检查。浅前房眼先做Seided试验,再按Spaeth分类评价,直接检眼镜检查。脉络膜脱离者均行保守治疗:(1)充分散瞳;(2)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3)高渗药物静脉点滴;(4)止血药物应用。经上述方法处理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前房重建,脉络膜上腔放液术)。

  2 结果

  41眼中眼底镜检查未查到脉络膜脱离而B超探出者16例19眼。前房正常伴有脉络膜浅脱离者6例7眼,在5日内脉络膜复位,Ⅰ度浅前房伴脉络膜脱离者9例10眼,7~10日内前房及脉络膜恢复正常,Ⅱ度浅前房伴脉络膜脱离者17例20眼,其中10例11眼于10日内恢复,5例7眼于16日内恢复,2例2眼脉络膜全脱离(为先天性青光眼,B超呈脉络膜接吻现象)于16日内前房恢复正常,25日时脉络膜复位,Ⅲ度浅前房伴脉络膜脱离者4例4眼,均于16日内恢复(以上病例均由B超证实复位)。

  3 讨论

  3.1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多由脉络膜脱离引起,形成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首要因素是睫状体与巩膜附着最牢固的巩膜突处发生了分离,以致前房与睫状体脉络膜上腔沟通,使房水进入脉络膜上腔,形成眼内引流。也有人认为与手术有关,切口偏后致睫状体与巩膜突的附着松解,房水直接进入脉络膜上腔有关。从我组病例结果认为,与病人本身的解剖因素也有相应关系。本组7例病人双眼先后行滤过术(有的病人另眼非此次住院手术)术后双眼均发生脉络膜脱离。

  3.2 本组病例观察,有许多正常前房而眼压偏低的患者仍伴有前部浅层脉络膜脱离,多数病人只能从B超检测得知。先天性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的浅前房多为Ⅰ~Ⅱ度,很少有Ⅲ度浅前房者。

  3.3 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且已确定为脉络膜脱离者,手术治疗虽然效果可观,但由于再次手术使眼球又一次受到创伤,多数病人不能接受,而行保守治疗,同样效果良好。浅前房伴脉络膜脱离时,充分的散瞳使晶状体虹膜隔后退,前房加深;高渗剂的应用,可使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促使房水、脉络膜积液向血管内转移;此时加用止血药可防止由于眼内压的突然下降而导致睫状体、脉络膜血管的出血现象;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组织胺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细胞逸出及液体外渗。从本组结果得知,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应先行保守治疗 ,不必急于手术。

  3.4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多为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及恶性青光眼所致,脉络膜浅脱离均发生在周边部,临床上直接检眼镜难以发现,常需依靠B超检查。笔者认为:青光眼术后有难以解释的低眼压,或低眼压伴浅前房者,应考虑到脉络膜周边部浅层脱离的可能,做B超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收稿:1999-04-05 修回:1999-12-26)

(来源:眼科研究 2000年第2期第18卷)(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青光眼,脉络膜脱离)的信息
  热门图文

爱美就不要吝啬

秋水明眸滋润心得

保你成为人气女王的8款

眼部肌肤年龄测试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