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研究 2000年第2期第18卷 病例报告
作者:李舒茵 李蕴随 李建新
单位:450003 郑州,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良性脉络膜肿瘤,自1978年Cass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已有一些报告,我们数月前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郭××,男,23岁,以左眼视力突然下降半年为主诉就诊。病初自认为近视,服药治疗无效,逐渐加重。就诊前半年浴后视力突然降低,眼前大片黑影遮挡,曾在外院诊断为眼底出血,Coat’s病,“中渗”等,用药后视力仍无改善。无外伤、炎症、手术等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1,加镜视力无提高,右眼1.0,屈光间质清,眼底(图1)视盘颞侧血管弓下及黄斑区一地图样黄白色病灶,轻度隆起,高度不一,约2~4 D,范围4 PD×5 PD,边界清晰,其中央一条带状出血,位于视网膜血管下,黄白色病灶周围色暗,病灶向颞下延伸,犹如伪足状达赤道部附近。
FFA(图2,3):动脉期即可见染料渗漏,过程中渗漏增强,后期呈强荧光,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病灶区内有一条状荧光遮蔽带。ICGA:病灶早期呈低荧光,继而低荧光区内出现散在斑点状荧光且随造影时间延长,斑点荧光逐渐增强,后期整个病灶荧光融合,病灶内荧光遮蔽条带渐变模糊。
图1 脉络膜骨瘤眼底彩照 图2,3 脉络骨瘤FFA 图4 脉络膜骨瘤声像图 图5 脉络膜骨瘤CT扫描
B超探查(图4):后极部球壁强回声梭形物向玻璃体腔轻度突出,伴声影,增益降至周围组织回声消失,梭形光带仍可见。CT扫描(图5):左侧后部眼环卵圆形高密度钙化影,均质,CT值为+262 Hu,余处眼环及球内、眶内未见异常。诊断:左眼脉络膜骨瘤。病人拒绝激光治疗,现在观察中。
讨论:脉络膜骨瘤病因不清,多数学者认为是由残留在脉络膜内的中胚叶组织发展而成。据文献报道,该病多见于健康青年人,且多发生于眼球后极部视盘旁侧,亦可累及黄斑部。由于近肿瘤顶部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生萎缩、破坏,使其下方的骨性组织暴露而常呈黄白色。病理学上该肿瘤由互相连结的骨小梁及单层内皮细胞形成的大血窦组成,推测本例ICGA的病灶内斑点状荧光可能为组成肿瘤的血窦的荧光表现。由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FFA和ICGA均见荧光渗漏。病人视力下降为新生血管出血累及黄斑所致。由于肿瘤与球壁之间声阻差异大,声束通过时声衰减明显,故超声探测对于诊断有较大意义,B超图上可见到声束达到肿瘤界面时强回声引起的亮光带和其后方形成的声影,但应与因眼外伤或炎症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骨化出现的声像图改变相鉴别,后者球壁强回声光带范围较广泛,且可见球壁变形,球内结构紊乱等改变,而脉络膜骨瘤除后极部强回声光带外,余处球壁及球内多无异常。CT扫描对此肿瘤诊断有特殊意义,由于肿瘤中有大量钙质沉着,密度明显高于周围组织表现而为后部眼环高密度影,本例患者病灶接近眶骨密度,表现为CT值为+262 Hu的椭圆形高密度影。
(收稿:1999-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