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科杂志 1999年第1期第35卷 论著摘要
作者:孟永安 高作书 赵瑞博 邢亮 杨宇红 苏增宏
单位:710005 西安古城眼科医院
我院从1992年10月至1996年8月,对106例(140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即三联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54例。单眼72例,双眼34例。年龄52~89岁。白内障膨胀未成熟期继发青光眼14只眼,原发开角或闭角型青光眼并发或合并老年性白内障126只眼。Ⅰ期施行三联手术,术后随访2~50个月。
2.术前检查及准备:常规查视力、色觉、眼压、眼底、房角和视觉电生理,有一定视力者查平面和周边视野,按角膜曲率和A/B超检查结果,根据SRKⅡ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数。术前用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前半小时静滴20%甘露醇250~500 ml。
3.手术方法:用球周麻醉和压迫降压,托品酰胺散瞳,对瞳孔仍达不到6 mm者下方球结膜下注射苯肾上腺素0.1 ml进一步散瞳。10∶00~2∶00处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11∶30~2∶00处以角巩膜缘为基底做一1/2巩膜厚度4 mm长的等腰三角形瓣。分离至角膜缘后1 mm处向右延长切口达10∶00处,然后向前分离达角膜缘内1 mm时切开进入前房。若瞳孔仍未散大到6 mm直径,我们采用两个晶体调位钩分别置于3∶00、9∶00和6∶00、12∶00处向周边牵拉或在3∶00、6∶00、9∶00处分别将瞳孔扩约肌剪开扩大瞳孔,用常规方法截囊、挽核、 吸净皮质,在粘弹性物质保护下将人工晶体植入到囊袋内。切除1.5 mm×3.0 mm含小梁的深层角巩膜组织,相应处虹膜根切,间断缝合巩膜瓣和结膜瓣。术后常规用激素和抗生素眼液滴眼,并活动瞳孔。
二、结果
1.视力:术后矫正视力<0.1者21只眼(15.0%),0.1~0.4者47只眼(33.6%),≥0.5者72只眼(51.4%),≥1.0者22只眼(15.7%)。
2.眼压:术后第1天23只眼发生暂时性高眼压,经用药物或/和压迫角膜中央后,22只眼恢复正常,停药后未见回升。1只眼因眼压不能控制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4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和低眼压,经散瞳和加压包扎后恢复,部分患者术后滤泡平坦,但眼压正常,说明滤过功能存在。
三、讨论
1.三联手术的认识和选择:因三联术具有既能控制眼压又能恢复视力的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对伴有白内障者若单纯行抗青光眼手术会加速白内障的发展,之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时需改变切口位置,增加手术难度,所以三联术的适应证应适当放宽,原则上用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眼压、阻止视野和视神经损害进展,而且矫正视力<0.5的患者适合三联手术,矫正视力≥0.5者一般先行抗青光眼手术。
2.手术效果:国内报道抗青光眼术后较高的眼压控制率为89.8%[1],青光眼术后2年内的失败率达15%~30%[2]。本组140只眼行三联术后眼压得到控制者139只眼(99.3%)。我们认为这与植入人工晶体的厚度明显小于晶体的厚度,使术后前房加深、房角开放有关。本组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1.4%,高于国内报道的44%[3]和低于国外报道的60%~87%[4]。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青光眼早期未能得到控制而发生严重的视神经损害。
3.术中小瞳孔的处理:长期应用缩瞳剂使瞳孔扩约肌功能发生变化,术中不能充分散大者,采用晶体定位钩牵拉或多点位扩约肌剪开方法可使瞳孔扩大到6 mm以上,方便晶体核挽出和减少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
4.术后暂时性高眼压:国外报道三联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1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以上者占14%,绝对眼压大于25 mm Hg者占21%。本组术后第1天眼压>21 mm Hg者23只眼(16.4%),低于我们以往报道的30.77%。暂时性高眼压对无危险因素的眼并不会造成大的损害,而对已有视神经损害和小视野者危险性极大,必须尽早处理。除常规使用药物降压外,我们采用压迫法可立即见效。术后第1天有眼压升高而又无滤泡者,多为出血或炎性产物阻塞小梁切开口或瓣下通道,但尚未形成永久粘连,通过按压眼球方法可达到疏通滤道,促进滤泡形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大伟,吕林,田祥,等.小梁切除术后的激光断线术.中华眼科杂志,1994,30:249-252.
[2] 夏晓波.t-PA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5,19:133-136.
[3] 王京,江森,孟忻,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三联手术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371-373.
[4] 王卫群,席保红.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5,19:339-343.
(收稿:1998-08-14 修回:1998-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