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
一、人工晶体倾斜和偏心
64只眼中,平均倾斜(6.95±0.46)°,平均偏心(0.66±0.28) mm。其中对称性固定:袋-袋组23只眼 (36%),沟-沟组13只眼(20%)。不对称性固定:袋-沟组28只眼 (44%)。各组的倾斜、偏心值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对称性固定袋-袋组与不对称性固定袋-沟组比较,倾斜和偏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64只眼中,11只眼(17%)有不同程度的视觉不适症状,平均倾斜9.76°,平均偏心1.02 mm。
表1 各组患者人工晶体不同固定方式的倾斜和偏心结果
襻的固定方式 |
眼数 |
倾斜(°) |
偏心(mm) |
袋-袋 |
23 |
5.40±2.13* |
0.48±0.17* |
沟-沟 |
13 |
6.69±2.19** |
0.55±0.18*** |
袋-沟 |
28 |
8.35±2.05△ |
0.86±0.27△ |
合计 |
64 |
6.95±2.46 |
0.66±0.28 |
*袋-袋与沟-沟组比较,P>0.05 **沟-沟与袋-沟组比较,P<0.05 ***沟-沟与袋-沟组比较,P<0.01 △袋-沟与袋-袋组比较,P<0.001
二、放射状撕裂
在袋-沟及沟-沟固定方式中均有放射状撕裂(100%)发生,平均偏心分别为0.86 mm及0.55 mm。袋-袋固定方式中,有3只眼未发生放射状撕裂,平均偏心0.32 mm,其中2只眼为连续环形撕囊方式,1只眼为开罐式。有放射状撕裂20只眼(87%),平均偏心0.50 mm。袋-袋固定组中,无放射状撕裂的平均偏心是各组最低的。
讨论
一、襻的固定方式、放射状撕裂对人工晶体倾斜和偏心的影响
相当多的病理研究证实了襻的固定方式与人工晶体偏心之间的关系。Hansen等[3]对222只尸体眼的研究中发现,人工晶体不对称固定(占48.7%)平均偏心0.8 mm,对称性固定的沟-沟组(占18.0%)平均偏心0.6 mm,袋-袋组(占33.3%)具有较低的偏心值0.4 mm。并认为袋-袋固定方式能保持最佳和持久的人工晶体正中位置,优于沟-沟、袋-沟固定方式。
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病理研究报告相近,从临床上更加说明不对称性固定方式是导致倾斜与偏心的最常见的原因。袋-袋固定方式能保持最低的倾斜度数,最小的偏心值,是最佳的植入方式。
人工晶体位于放射状撕裂过多、过大的囊袋中,襻受到不均匀支撑可弹出囊袋外。人工晶体两襻周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者一侧襻周围纤维化产生的不对称效应,导致襻从放射状撕裂处弹出囊袋外,形成囊袋外固定。不论近期还是远期,囊袋最大直径不超过12.0 mm[4]。人工晶体直径过大(13.5~14.0 mm),近期使囊袋呈椭圆形,此时若伴有前囊放射状撕裂,极易出现“豌豆荚作用”。远期,随着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囊袋的纤维化,囊袋的厚度 (垂直径)增加,相应的长度 (水平径)缩短,囊袋渐恢复呈不规则的圆形,襻受到的囊袋内应力加大,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增加了襻弹出囊袋外的机率。所以,前囊放射状撕裂是“豌豆荚作用”的前提,是产生不对称固定以及人工晶体倾斜、偏心的最主要条件和原因。因此,为减少人工晶体偏心的发生率,目前认为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是降低放射状撕裂产生、持久保持人工晶体中心位置的最佳方式。
二、人工晶体倾斜、偏心对于术后视力的影响
有眩光等视觉不适者11只眼(17.2%),其平均倾斜 9.65°,平均偏心1.02 mm。所有随访的64只眼中,除3只眼因眼底疾病及玻璃体积血等原因外,视力经矫正均可达到 0.5及以上,0.8以上者达73%。可见倾斜和偏心不是影响术后最终视力的决定因素,但会引起眩光、视物晕轮、单眼复视等症状,在临床上确实成为医生向患者解释术后视觉不适的主要原因。因人工晶体倾斜、偏心产生的散光和像差,均可影响影像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质量,使得影像的周边部分在视网膜上不能成像,干扰双眼视功能[5]。在本组患者中,倾斜大于 9.65°同时偏心大于1.02 mm的2例均出现比较明显的视觉不适症状。虽然例数较少,不能得出统计结果,但可以发现当人工晶体出现较大幅度的倾斜和偏心时,将会引起感觉得到的视觉不适。由于个人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文化层次等的不同,要求及耐受力也不尽相同。当患者感到明显影响生活,不能忍受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行矫正处理。
参考文献
[1] Kozaki J, Tanihara H, Yasuda A, et al. Tilt and decentration of the implante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1, 17: 592-595.
[2] Caballero A, Losada M, Lopez JM, et al. Decentr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es implanted after inter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nvelope technique).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1, 17: 330-334.
[3] Hansen SO, Tetz MR, Solomon KD, et al. Decentration of flexible loop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s in a series of 222 postmortem eyes. Ophthalmology, 1988, 95: 344-349.
[4] Assia EI, Legler UFC, Apple DJ. Capsular bag after fixation of IOLs. Ophthalmology, 1995, 102: 1151-1157.
[5] Kozaki J, Takahashi 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mage defocus with intraocular lens decentr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5, 21: 552-555.
(收稿:1998-05-08 修回:1998-08-01)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