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年第2期第15卷 论著摘要
作者:徐尧南 王守建 应大凡
单位: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大凡(进修医师)]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眼异物;视网膜脱离/外科手术;眼损伤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类号 R779.6
较复杂的眼内异物是指:位于眼球后段的球壁异物(视网膜表面或球壁异物);非磁性或弱磁性异物[1];被坚韧机化物包裹的磁性异物;眼内巨大异物(直径大于5 mm)或细小异物(1mm×1mm以下)[2];或同时伴有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的眼内异物。此类异物的摘出是眼科疑难手术之一。若使用传统的经巩膜切开法摘出异物异常困难,往往在摘出异物的同时也使患眼遭受重创而致失明。随着现代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发展,为此类手术开辟了新方法,不但使此类较复杂的眼内异物摘出率明显提高,同时也减少其并发症,较好地保留或提高了患者的视功能。现将我院1996年以来开展的22例(22只眼)复杂眼内异物手术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自1996年7月至1998年6月我院共收治22例(22只眼)较复杂的眼内异物病例。男20例(20只眼),女2例(2只眼);右眼13只眼,左眼9只眼。年龄20~58岁,平均31.6岁。异物在眼内存留时间2天~2.5年,其中2天~1周7只眼,9天~2周6只眼,3周~1个月5只眼,2个月2只眼,1年1只眼,2.5年1只眼。
1.2 异物位置及性质 22只眼异物位于角膜缘后7~20 mm,其中位于角膜缘后15~20 mm18只眼,均位于球壁。位于角膜缘后7~9 mm 4只眼,其中巨大非磁性异物2只眼;眼内异物存留2.5年伴有明显眼内铁锈症,曾行巩膜切开法磁吸术无磁性反应1只眼;伴有巨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1只眼。异物性质:铁17只眼,铜3只眼,石块1只眼,性质不明异物1只眼。
1.3 术前视力及并发症 术前视力:光感~指数13只眼,0.02~0.1者2只眼,0.2~0.5者5只眼,1.0者2只眼。术前并发角膜裂伤及外伤性白内障17只眼(77.3%),玻璃体积血20只眼(90.1%),视网膜脱离3只眼(13.6%),严重眼内炎1只眼(4.5%),铁锈症1只眼(4.5%)。22只眼中,有7只眼曾在我院或他院行1~2次巩膜切开法失败。
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经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同时行晶体切除者于角膜缘后3.25 mm做巩膜切口(15只眼),余者角膜缘后3.5 mm巩膜切口。术中先清除中轴部玻璃体,然后再切除基底部玻璃体,寻找到异物后先将异物周围玻璃体及机化条切断切除。异物有机化包裹者,先将包裹刺开,松动异物并将之游离。根据异物大小,将平坦部切口扩大至异物2倍左右,伸入异物钳将异物取出。对异物在视网膜上的着落点及视网膜裂孔给予眼外或眼内冷冻。根据眼内情况,给予气液交换,眼内惰性气体(SF6或C2F8)注射(11只眼)或硅油注入(3只眼)。术后对视网膜裂孔及异物着落点给予激光补充治疗。
3 结果
3.1 异物摘出率 22只眼异物经玻璃体切割一次摘出成功21只眼(95.5%),1 只眼异物位于视神经边缘巩膜内,未行摘出。摘出的异物大于5 mm 3只眼,3~5 mm 2只眼,小于1 mm 3只眼,其余13只眼异物小于或等于1mm至小于3mm范围内。
3.2 术后视力 术后1个月内视力光感~指数6只眼,0.02~0.1者4只眼,0.2~0.5者5只眼,0.6~0.8者2只眼,大于或等于1.0者5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增加者13只眼(59.1%),不变者7只眼(31.8%),下降者2只眼(9.1%)。视力大于或等于0.1者由术前8只眼增加至术后15只眼。
3.3 术中并发症 术中出现视网膜裂孔并发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只眼。其中2只眼是在切除视网膜前机化膜时形成的,另1只眼是在钳夹巨大不规则大理石异物(7 mm×5 mm×3 mm)时,异物滚动划破视网膜形成的。
术中玻璃体积血2只眼。摘出1例巨大铜质异物(6 mm×3 mm×1.5 mm)时,由于巩膜切口不够大,异物在经过巩膜切口时脱落至眼内致玻璃体积血。另一只眼系视神经与黄斑间巩膜深层异物,在钳拨异物时有视网膜及玻璃体反复出血。以上2只眼经眼内电凝出血点或提高灌注压而得到控制。
3.3 术后并发症 22只眼术后有5只眼(22.7%)并发视网膜脱离。其中1只眼为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为巨大铜质异物,2只眼为术前术中即存在视网膜脱离,术中仅行眼外冷冻、气液交换及C2F8注入而未注硅油,术后气体大部分吸收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另有1只眼为眼内异物存在2.5年,明显眼内铁锈症及并发性白内障,术后1周左右下方视网膜出现巨大锯齿缘离断并瓣翻转。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