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成人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和疗效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14 14:58:52 中华眼科在线

  3 讨论  视神经萎缩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各种病因累及并损害视神经后,造成神经纤维丧失及神经胶质增生后的最终结局。由于视神经有约120万条神经纤维,这些纤维从受侵害到萎缩有一个渐进发展过程。而视神经从球内段到颅内段,受害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上视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视盘变淡的速度和范围也各有差异。目前认为〔3〕,对视神经萎缩,尤其是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积极寻找病因,尽早治疗其原发疾病,有可能阻止病情发展或恢复部分视力,如垂体瘤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及时手术后视力常可得到良好恢复。本文196例视神经萎缩确定病因的183例,占93%;文献报道儿童视神经萎缩病因明确的分别是74%〔4〕和89%〔1〕,说明本病成人患者比小儿患者较易查清病因。对常见病因的几种视神经萎缩讨论如下。

  3.1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

  本组病例中外伤性视神经萎缩82例占42%,为本组病因之首,说明随着车祸伤增多,现代脑外伤抢救技术的进步,伤者死亡率降低,遗留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相对增高。82例中65例属间接性视神经损伤,其中32例主要伤及额眶部,导致视神经管内段损伤后视力严重受损。本组无光感33只眼,治疗后仅3只眼恢复视力,分别为指数、手动和0.06。外伤组病因明确,

  关键是尽快诊断有否视神经损伤,以便及时行视神经管差减压术和采取对应治疗。笔者认为〔5〕,对伤后怀疑有视神经损伤,眼底正常,又不能做其他检查者,若患者具有深道义尚等提出的3个体征:即伤及眉弓额部、鼻出血及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应异常,可初步诊断有视神经损伤,应采取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3.2 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病理损害持续发展可引起视神经萎缩,但非真正病因。视神经炎本身可由多种原因引发,本组27例视神经炎在病初时有近1/3患者有感冒、副鼻窦炎、带状疱疹、结核性脑膜炎、螺旋体感染及风湿热等不同病因记录。若能针对病因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有6例颇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但因缺乏家庭史,又无分子遗传学检查条件,只能拟诊。另有少部分患者原因不明。

  3.3 循环障碍性疾病

  共21例,临床特点为:①年龄偏大;②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粘稠度高及动脉硬化等;③眼底表现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疗效在本文各组中是最好的。说明中医综合疗法对此类视神经萎缩有积极意义。

  3.4 压迫性病变

  以颅内肿瘤为主,早期多表现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在缺乏全身症状时极易误诊、漏诊,以至长期按视神经萎缩治疗,贻误肿物治疗时机,造成视力失明。应强调对原因不明的单纯性视神经萎缩,要详细重复检查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必要时复查CT或MRI,并做内分泌学检查,以谨慎排除颅内肿瘤的可能性。

  3.5 其他原因

  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9例17只眼,均年龄大、病程长、视功能极差的晚期病例。治疗后有5例9只眼视力、视野有改善。但仅靠1~3个月的短期冲击治疗恐难以保证长期维持残存的视功能,尤其是眼压控制不良,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差及伴有全身心脑血管疾病情况下,最终会导致失明。因此,对青光眼强调要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特别是眼压偏高或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时,不能单靠某种中药治疗。另有8例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Leber病),本病急性期也有无明确眼底变化者,发展到视神经萎缩期,又缺乏家族史时,常使医生困惑于病因或极差的疗效。造成患者四处求医和医生反复滥用多项影像学检查的现象。自Wallace等〔6〕1988年首先发现Leber病可因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第11778核苷酸位点突变引起后,现已查明有数种不同的mtDNA点突变与Leber病密切相关。有报告〔7〕不同突变位点家族成员最终视力可逆性恢复率自4%到37%不等,提示本病做分子遗传学诊断实验不但能明确诊断,也有助于鉴别诊断和评价

  视力预后,从而避免了滥用多种治疗和检查手段。由于迄今国内开展Leber病分子遗传学检查的医院很少,已有学者呼吁〔8〕,中国急待在临床常规应用该项检查。

  参考文献

  1,Repka M X,Miller N R.Optic atrophy in children[J].Am J Ophthalmol,1988,106:191.

  2,Vaughan D,Asbury T.General Ophthalmology[M].10th ed.California:Lange Medical Pubications,1983.211.

  3,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090.

  4,韦企平,韦玉英,赵 峪,等.小儿视神经萎缩435例病因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7:411.

  5,韦企平(综述).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5,1:57.

  6,Wallace D C,Singh G,Lott M T,et al.MitochondrialDNA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J].Science,1988,242:1427.

  7,Johns D R,Heher K L,MIller N R,et al.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Clinical manfestations of the 14484 mutation[J].Arch Ophthalmol,1993,111:495.

  8,藤野 贞,童 绎,李卓力,等.实用临床神经眼科[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7.

收稿日期:2000-04-20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视神经萎缩)的信息
  热门图文

金秋最诱人的野性图腾

本季最流行金色眼影

应对任何场合的时尚眼

性感妖艳的周迅个性眼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