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Acrysof、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术后,在正常瞳孔(直径3mm)及暗光下(直径5~6mm)裸眼视力的关系。客观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球面及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的视力情况,为白内障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要求及生活情况选择相应的人工晶状体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43眼),分为Acrysof组18例(25眼)及Acrysof IQ组12例(18眼)。常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1wk在正常瞳孔(直径3mm)及暗光下(直径5~6mm)裸眼视力。采用SAS8.2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Acrysof组4.244,Acrysof IQ组4.2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crysof组:术后1wk在正常瞳孔 (直径3mm) 下平均裸眼视力4.904,暗光(直径5~6mm)下裸眼视力4.7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rysof IQ组:术后1wk在正常瞳孔(直径3mm)下平均裸眼视力4.944,在暗光(直径5~6mm) 下裸眼视力4.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1wk在正常瞳孔(直径3mm)下平均裸眼视力Acrysof组及Acrysof IQ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在暗光(直径5~6mm)下裸眼视力Acrysof组及Acrysof IQ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正常瞳孔(直径3mm)下,Acrysof人工晶状体组及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组视力无区别。但在暗光(直径5~6mm)下,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组好于Acrysof人工晶状体组。
【关键词】 Acrysof人工晶状体 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 视功能
0引言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的不断完善,人工晶状体材料及设计的不断推陈出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日臻完美,白内障手术已由一种复明手术转变为一种屈光手术。眼科医生和患者都对术后的视觉质量给予了更高的希望,不仅仅要求视物清晰,更希望获得舒适、持久的更为完美的视觉效果[1]。近年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问世,为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带来了希望。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可以减少眩光的产生、提高暗光下患者的视觉质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院眼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43眼),分为Acrysof组及Acrysof IQ组。Acrysof组18例(25眼),平均年龄70.7岁,Acrysof IQ组12例(18眼),平均年龄68.9岁。术前视力:Acrysof组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4.244,Acrysof IQ组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4.283(表1)。晶状体核硬度:两组均在II~IV级( 参照LOCSII分级标准)。Acrysof组II级核5眼,占20%,III级核17眼,占68%;IV级核3眼,占12%。Acrysof IQ组:II级核4眼,占22%;III级核13眼,占72%;IV级核1眼,占6%。
1.2方法 美多丽(托砒卡胺+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充分散瞳,倍乐喜滴眼液(4g/L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宽约3.2mm,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用撕囊镊作直径约5~6mm连续环形撕囊,行水分离、水分层后,乳化晶状体核,I/A 系统抽吸皮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用专用推注器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吸出粘弹剂,层间水化透明角膜切口,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包扎术眼。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没有出现严重的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检查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 统计学处理:采用SAS 8.2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指标前后比较使用χ2检验。
2结果 Acrysof组术后1wk,在正常瞳孔(直径3mm)下,平均裸眼视力4.904,在暗光下(直径5~6mm)裸眼视力4.7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Acrysof IQ组术后1wk,在正常瞳孔(直径3mm)下,平均裸眼视力4.944,在暗光 (直径5~6mm)下,平均裸眼视力4.9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术后1wk在正常瞳孔(直径3mm)下平均裸眼视力,Acrysof组及Acrysof IQ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暗光 (直径5~6mm)下平均裸眼视力,Acrysof组及Acrysof IQ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
3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24]角膜并非球形,是椭圆形,具有正性球差,随着年龄的变化相对较少变化。年轻人的晶状体为负性球差,与角膜正性球差相抵消,眼球总体球差大多极小,从而达到高质量清晰的成像效果。但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逐渐老化,趋向正性球差发展,抵消角膜像差的能力逐渐减少。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术后驾驶等高视觉质量的需求愈来愈多。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多数患者获得满意效果,但仍有部分白内障术后的患者,在视力改善的同时,常伴有眩光、暗视力差以及客观视力好而主观视物模糊等症状。球面人工晶状体具有正性球差,植入后增加了人眼的像差,影响了患者的视觉质量[5]。植入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后增大的球差,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Kuroda等[6]认为白内障摘出术后人眼的高阶像差明显增大,其中球差变化最为明显,这可能是导致白内障摘出术后术眼出现夜视力差、眩光等视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1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略)
表2 Acrysof组术后1wk不同瞳孔下平均裸眼视力(略)
表3 Acrysof IQ组术后1wk不同瞳孔下平均裸眼视力(略)
表4 术后1wk在不同瞳孔下两组平均裸眼视力比较(略)
为了减少球差,使光线通过人工晶状体后汇聚在视网膜上一点,理想的人工晶状体曲率半径应该随着距中轴线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这样的人工晶状体必定不是一个规则的球面,而应该是非球面。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角膜的正性球差,能够将眼的球差状态恢复到年轻人的水平,患者就能获得更好的视功能。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光学部材料为丙烯酸异丁烯酸聚合物,光学部直径6.0 mm,屈光指数1.55。它是在分析了700 余例正常人眼角膜的球差后,在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其独特之处为其光学部后表面为非球面设计,这能使经过其边缘的光线发生反折并与轴旁光线汇聚,从而使视网膜呈现清晰的像,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暗光下的视力,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MesPer等[7]临床资料显示,白内障患者双眼分别植入相同材料的非球面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和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术后3mo比球面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小,且各频段的CSF及GSF亦明显高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Acrysof组术后1wk在正常瞳孔(直径3mm)下与暗光(瞳孔直径5~6mm)下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rysof IQ组术后1wk在正常瞳孔下与暗光下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在正常瞳孔下,平均裸眼视力Acrysof组及Acrysof IQ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在暗光下平均裸眼视力Acrysof组及Acrysof I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rySofIQ人工晶状体与AcrySof人工晶状体在材质上完全一样,仅在光学面设计上不同,证实与AcrySofIQ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表面独特的非球面设计有关。说明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在减少人眼球差方面具有优越性,AcrySofIQ人工晶状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视功能。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改善中心视力方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无优越性。 近年来,非球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树脂眼镜镜片的设计、角膜接触镜的设计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矫正屈光不正术等领域。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的提高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许多研究显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将替代球面人工晶状体。但有学者提出[8],视网膜功能是视功能的最终决定因素之一,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视功能的改善受到黄斑功能的制约。因此,一位老年白内障患者实际上能够感知到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所带给他的视功能的改善也有一定限度。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作为一项新技术,还需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深入研究。但随着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具有良好黄斑功能的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肯定会给这些患者带来更加理想的视觉质量。 研究表明[9],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术者的手术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中应注意标准的居中的连续环行撕囊,尽量避免人工晶状体的偏心和倾斜。若偏中心0.5mm,倾斜7°以上,非球面本身具有的优势将消失。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根据患眼的像差及角膜像差情况,量身定做个体化的人工晶状体,将使白内障手术真正成为高视觉质量的屈光性手术。
【参考文献】
1姚晶磊,何守志,徐冰,等.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进展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07;7(3):750753
2 Smith G, Cox MJ, Calver R, et al. 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of crystalline lens of the human eye. Vision Res 2001;41:235243
3 Packer M, Fine LH, Hoffman RS. Functiona1 vision, wavefront sensing and cataract surgery. Int Ophthalmol Clin 2003;43:7991
4 Miller JM, Anwaruddin R, Straub J, et al. Higher 0rder aberrations in norma1,dilated,intraocular Ienses,a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corneas. J Refract Surg 2002;18:579583
5 Vilarrodona L, Baarreett GD, Johnson B.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in pseudophakia with different intraocular lense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4;30:571575
6 Kuroda P, Fujikado P, Maeda N, et al. Wavefront analys is of 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2;28:438444
7 Mester U, Dillinger P, AnPerist N. Impact of a modified optic design on visual function: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3;29:652660
8 Kaplan E, Shapley RM. Phe primate retina contains two types of ganglion cells, with high and low contrast sensitivity.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6;83:27552757
9 Dietze HH, Cox MJ. Limitations of correcting spherical aberration with aspheric intraocular lenses. J Refract Surg 2005;21:541 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