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4期第2卷 经验交流
作者:姜祖贤 李生维 闵洁
单位:上海公利医院眼科,上海 200135
关键词:青光眼;外科学;睫状体玻璃体切开;引流
[中图分类号] R775;R779.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801(2000)04-0236-01
近四年来,我科应用巩膜下睫状体玻璃体切开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10眼)青光眼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58~78岁,平均66.1岁。10眼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各2眼,复发性葡萄膜炎前房积血或积脓继发青光眼3眼,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2眼,外伤性前房角改变继发青光眼1眼。视力无光感5眼,光感或眼前指数4眼,0.2仅1眼。全部眼压在6kPa(45mmHg)以上,虹膜都有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术后随访六个月至四年。
1.2 手术方法 按Сергиенко(1989)[1]介绍的方法略作改进,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在颞上或鼻上方作球结膜放射状切口,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形成一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从角膜缘后3mm作一1/3巩膜厚、4mm×4mm大小,基底在角膜缘的浅层巩膜瓣,在巩膜床中前电凝二点,在此切开2mm×1mm深层巩膜及睫状体。用刀刃刺破玻璃体膜,此时,大多有液体从眼内流出,继而有玻璃体溢出,予以切除。巩膜瓣缝合二针,连续或间断缝合球结膜。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单眼绷带包扎。
1.3 结果 术后短期经过平静,滤过泡位置靠后,扁平弥散。前房均加深,无一例发生浅前房及视力突然丧失。眼压全部在2.53kPa(19mmHg)以下。并发症主要是前房出血,共2眼,均发生在术中,原因是术中放液较快或玻璃体突然快速溢出,使眼内容积突然减少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出血,因出血量不多,随后会逐渐吸收。4眼术后眼压回升稍快,经5-Fu结膜下注射1~3次或局部按摩后眼压控制理想。
术后远期观察,眼压在2.53kPa(19mmHg)以下7眼,局部点噻吗心安,一日二次,眼压控制在3.3kPa(25mmHg)以下3眼。术前有视力的5眼远期视力全部稳定或略有提高。虹膜新生血管均有明显消退。
2 讨论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对一些难治性青光眼,药物常不能奏效,常规手术效果也较差,并发症亦较多,眼压控制不佳,患者不但视功能严重受损,还常因难忍的眼痛和头痛要求摘除眼球。不少作者报道了其他手术方法治疗这类青光眼。Батманов(1985)[2]报道了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以引流眼内液到结膜下的方法,治疗3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获得满意效果。Сергиенко在此基础上大为简化此手术法,并报道治疗52例新生血管等难治性青光眼,有效率达80.9%。分析其作用机理为,小部分睫状体和玻璃体切除后形成一个“玻璃体空腔”,此时,含有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眼内液不再流向眼前节,而是向后流向压力较低的“玻璃体空腔”,再经巩膜造瘘口流到结膜下,以达到降低眼内压的目的。同时,含有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眼内液不流经眼前节,有利于虹膜和前房角新生血管的吸收消退。我们临床应用本手术降压效果可靠,手术简便、安全,反应轻,组织损伤小,即使对晚期青光眼施行此手术并发症亦较少。特别适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等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作者简介:姜祖贤(1945-),男,上海市人,眼科副主任医师。
稿日期:1999-09-07;修回日期:2000-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