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屈光性手术的最新进展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20 15:46:51 中华眼科在线

  2 晶状体屈光性手术

  1889年法国医生Fukala首次进行透明晶状体 摘出治疗高度近视,这在尚未发明角膜接触镜的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手术条件的限制 ,术后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晶状体眼,机化膜形成以及因此而进行的多次手术严重 影响着手术效果,故而不久之后透明晶状体摘出术就步入了低潮。本世纪60年代以来,眼科 显微手术的开展和普及为眼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带来了新的革命。人工晶状体特别是折叠人工 晶状体植入,小切口超声乳化,无缝线切口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开辟了晶状体屈光手术的新时 代。

  2.1 透明晶状体摘出或联合IOL植入术

  透明晶状体摘出术是目前屈光 性手术中争议最大的手术之一[14],其手术步骤与白内障摘除术相同,较为简单, 行之有效[15]。小切口无缝线晶状体手术更有安全可靠,损伤小,切口愈合快,术 后散光小等优点。但透明晶状体摘出术需要比白内障摘除术更高的手术技巧。高度近视眼晶 状体后囊薄而缺乏弹性,术中易发生破裂;且透明晶状体的皮质不易清除干净,术后后囊混 浊的发生率高。高度近视眼眼轴长,球壁薄,摘出晶状体后眼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在一定 程度上增加了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这也是该手术最主要的并发症[16]。已有研究 表明透明晶状体摘出术后,有必要植入人工晶体,即使是零度人工晶体也有必要。其目的是 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Fyodorov[17]对94例高度近视眼行透明晶状体摘 出术。72%的病例术后矫正视力≥0.5,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2%,效果令人鼓舞。Col in 与Robinet[18]选择-12D以上高度近视52例,术前详查眼底,对有干孔、变性者 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中摘出透明晶状体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随访1年未发现视网膜 脱离,并达到预期屈光效果。当然,术后何时最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答案 [14~19],但专家们认为1年之后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故而Colin与 Robinet的研究 结果虽令人满意,但其随访时间还是过短了些。Barraquer[19]对165例高度近视随 访10年,发现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7.3%。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眼无一例发生网脱,而未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且行激光后囊切开者,网脱发生率成倍增加。30岁以下患者的手术风险 是30岁以上者的2.5倍。Schinz与Schu-

  tte[20]研究了803例近视眼术后网脱的 发生 率,认为ECCE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防止该并发症的最佳方法。Oscar Gris[21] 对46例高度近视长期随访,观察到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是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另 一诱因,并提出术后早期发现和治疗网脱是提高网复术成功率和获得良好视力的有效方法。 高度近视术后视网膜复位术的成功率目前已有较多报道。Barraquer[19]

  认为达75% ,而Sethi[22]则认为达88%。

  关于术前是否应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尚有争议。许 多学者[23]认为这是能够减少术后网脱发生率的有效方法。然而有研究[19] 证实25%以上的视网膜破裂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在外观正常的无变性区。而行激光视 网膜光凝的并发症如黄斑水肿,诱发晶状体混浊及后部视网膜脱离也时有报道。但总的来说 ,定期详查眼底并对变性区进行激光光凝,对降低手术风险性行之有效。

  通过以上多位学 者的研究证明,透明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手术,对中 老年患者更为合适。手术的最主要并发症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应长期随访。

  2.2 晶状体眼前房型IOL植入术

  早期由于人工晶状体质量等因素,该手术效果差 , 并发症多,特别是角膜内皮损害、继发性青光眼、炎症反应等并发症值得注意。70年代以来 ,高质量前房角支持型人工晶状体的问世,基本上避免了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 严重并发 症。但由于其设计原理仍未改变,故而时常可见角膜内皮进行性丢失的报道。术后应长期随 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Menezo[24]应用W-F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近视-7.0 0~-24.00D者90眼,术后等效球镜为-0.50D,80.5%眼屈光度在1.0D 以内的正视,随访2年 无晶状体 混浊,视网膜脱离,青光眼或显著内皮损害,效果较为满意。近期,Guell[25]提出对 高度 近视患者行晶状体眼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对术后残余的屈光误差再由LASIK矫正,随访16 ±4月,术后均取得满意视力,未发现并发症。但虹膜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目前尚处于 探索阶段,应长期观察术后并发症。

  2.3 晶状体眼后房型IOL植入术

  1991年,Fyodorov[26]首次报道了晶状 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在虹膜与晶状体前囊膜之间植入由硅胶制成的单片式人 工 晶状体即可植入式接触镜(ICL),光学部分直径为5.5~6.0mm,具有可折叠性、对组织损 伤 小、植入较为容易等优点,对43眼随访观察,术后一年裸眼视力为0.5~1.0,未发现严重影 响视力的并发症。缺点是硅胶材料制成的ICL厚度大,术后反应较重。后来,人们对人工晶 体材料不断进行改进,采用猪胶原(<0.1%)与HEMA(水凝胶)的共聚物作为材料,制成带板 状襻的单片式可折叠人工晶体,厚度不超过0.30mm 。Vedat Kaya[27]对34只高度 近视眼(-7.75~-21.00D)行晶状体眼后房型板状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6~62个月,发现63 %的患者术后屈光状态在±2.00D之间,术后6、12个月的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9%和10.22% ,故认为此类人工晶体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术式适用于稳定的高度屈光不正(近视-8 .00D以上,远视+4.00D以上),矫正视力良好者[28~29]。但葡萄膜炎、角膜内皮 性疾病、青光眼或前房角狭窄、白内障、色素播散综合征、晶状体假性剥脱及瞳孔过大变形 者不适合行该手术[28]。其术后并发症有白内障、青光眼、虹膜炎、ICL偏位、欠 矫、眼前光晕等[30]。为防止青光眼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术前1周应用激光做两 个相隔90°的较大的虹膜周边切口[28,29]。

  总之,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疗效好,预测性高,保留调节功能等优点,但 该手术尚处于早期阶段,有待长期观察。

  3 巩膜屈光性手术

  已有近三十年发展历史的巩膜屈光性手术,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此类手术简单易行,近期 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3.1 后巩膜加固术

  1930年由苏联学者Shevelev提出的后巩膜加固术,目前已在 国内外普遍应用,多数学者认为此手术安全有效,可抑制高度近视的进展,降低近视的屈光 度,提高视力,是对高度近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具体做法是将异体巩膜或非生物材 料制成各种形状的条带或条块,加固后巩膜组织。对儿童或青少年进行性近视,高度近视合 并眼底退行性病变者疗效较好。其并发症有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出血,植入物排斥等。刘 乔[31]等对47例高度近视患者行术前和术后对比分析,认为该手术对阻止近视发展 ,保护视功能确实有效,是目前为止治疗高度进展性近视眼最佳预防性方法。

  3.2 巩膜扩张术

  近年来Schachar博士[32]对传统的眼调节机制提出质 疑,认为老视的发生机理并不是由于晶状体硬化,弹性下降所致,而是因随年龄增长,晶状 体体积逐渐增大,赤道部与睫状肌间距缩短,导致睫状肌调节能力下降所致。GS Yang [33]根据Schachar假说,提出人为增加巩膜直径,从而加大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间距 ,增强睫状肌的调节能力以治疗老视的设想。他对6名志愿者施行巩膜扩张术,术中在距角 巩膜缘2mm处巩膜区做隧道切口,插入4条PMMA片,弯折成环状,从而增加睫状肌附着处巩膜 的直径。手术简单可逆,试验结果证实有效,但该手术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长期疗效。 术后并发症有结膜,巩膜糜烂,眼内压增高,角膜变薄,葡萄膜炎等。

  4 屈光性手术的选择

  屈光性手术种类繁多,各有利弊。如 何选 择最佳手术方案,首先应参考患者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眼部具体病情等。其次 , 要综合考虑各种屈光性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再者,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也应考虑,以 期达到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的统一。

  以治疗近视为例,对于青年患者低 中度近视适合选用PRK,高度近视选用ALK,LASIK,而进行性近视选用后巩膜加固术则更为 合适。同时应综合考虑PRK的角膜雾状混浊和回退现象,ALK 和 LASIK的不规则散光等问题 ,如为中老年患者,已有白内障或者虽晶状体透明但白内障的发生已指日可待,则应选择晶 状体屈光性手术。

  5 屈光性手术的未来发展

  屈光不正是眼科常见病症,屈光性手术的发展不仅为解决医学问题,更为解决这一社会 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角膜屈光性手术将以激光手术为基础,进一步提高预测性和稳定性, 拓宽适应证;晶状体屈光手术将会因人工晶体材料和设计的改良,手术技巧和经验的积累而 进一步完善;巩膜屈光性手术则会因人们对眼调节机制认识的逐步加深而进一步发展。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屈光性手术将会更为安全、有效。    屈光不正是眼科常见病症,屈光性手术的发展不仅为解决医学问题,更为解决这一社会 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角膜屈光性手术将以激光手术为基础,进一步提高预测性和稳定性, 拓宽适应证;晶状体屈光手术将会因人工晶体材料和设计的改良,手术技巧和经验的积累而 进一步完善;巩膜屈光性手术则会因人们对眼调节机制认识的逐步加深而进一步发展。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屈光性手术将会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简介:孙洁(1974-),女,山东济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晶状体与 白内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屈光性手术,角膜)的信息
  热门图文

让你更美丽的6条化妆妙

13款最适合你的今冬眼

熬夜族试试敷木瓜除眼

突发性眼袋试试冰敷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