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学杂志 1999年第3期第1卷 病例报告
作者:黄红深
单位:大连市第三医院眼科(116003)
患者男性,38岁。因右眼视力减退,眼前似有暗影已半年,在他院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治疗未愈,来我院诊治。检查全身一般情况良好,血压、心肺无异常。视力右眼0.3、左眼1.0。左眼正常,右眼前节无异常,三面镜检查眼底,发现视盘偏颞侧边缘有一个1/3PD大小的小凹,后极部视网膜扁平脱离,黄斑区暗红。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A):早期视盘小凹低荧光,晚期视盘颞侧缘与黄斑间有小点状荧光斑,视盘小凹逐渐呈强荧光,小凹边缘的荧光斑逐渐向黄斑区延伸扩散,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黄斑区呈强荧光。诊断为右眼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转外地眼底拟用激光凝固治疗。
讨论:先天性视盘小凹(congenital pit of the optic disk)是一较罕见的视盘先天异常。一般多系单眼,无性别和眼别差异。小凹多在视盘侧,且多为单个,大小多在1/3PD,深度约5D左右。单纯的视盘小凹不伴视网膜病变者并无症状,常在体检中偶然。然而,部分病例常并发眼底后极部浆液性盘状视网膜脱离,可被误诊为“中浆”病变。
有关视网膜下液体的来源有多种假设,如可能来自液化的玻璃体或蜘网膜下腔的脑脊液,经小凹进入视网膜深层,也有来自小凹内血管或旁乳头脉络膜血管的渗漏。1988年Lincoff等(Arch Ophthalmol 1988,106∶61~67)认为来自视盘小凹的视网膜隆起,系视网膜内层的劈裂样分离,而继发性外层神经感觉视网膜脱离则由于板层黄斑裂孔所致。最近Theodossiadis等(Retina 1999,19∶6~11)应用荧光素和吲哚青缘(ICG)眼底血管造影检查17例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病变,证实了此种假设。在造影的各个时期均未见有视盘小凹的ICG荧光,而无一例除外都有FA的晚期视盘小凹的荧光素染色,此荧光素染料来自小凹 中的血管渗漏,ICG分子与蛋白质结合较多,不能由此血管渗漏。而在此两种造影的晚期黄斑部病变都呈现有荧光,可解释为充填于劈裂腔内或脱离视网膜下液体逐渐为ICG所染色,以及来自视盘小凹的荧光素染料先进入劈裂腔隙,再由外层板层黄斑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腔。
先天性视盘小凹无特殊治疗,伴有后极部黄斑病变者可用激光凝固视盘小凹侧边缘,封闭小凹与视网膜下的通道,阻断小凹内液体流向黄斑区,但也有极少数病例后极部脱离的视网膜可自行复位。
(收稿:1999-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