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眼科文献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测定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27 14:05:06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检测高度近视眼屈光度数、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各波的反应密度与潜伏期,并与正常人比较,评价其差异。方法 选择高度近视患者30例(30眼)和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mfERG检测黄斑部视网膜电图各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分析高度近视眼屈光度数、眼轴长度、中心凹部神经上皮层厚度及mfERG各波的反应密度、潜伏期。结果 高度近视眼平均眼轴长为(28.10±2.67)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为(163.67±4.93)?滋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斑部mfERG反应密度N1波为(18.26±4.95)nV/deg2,P1波为(30.97±10.58)nV/deg2,N2波为(23.66±9.03)nV/deg2,同正常值相比,各波反应密度显著下降,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度近视眼与正常眼相比,眼轴增长,但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尚未有明显改变。黄斑部mERG各波反应密度皆降低,提示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下降。

【关键词】  高度近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视网膜电图

    高度近视一般是指屈光度数超过-6 D的近视,其并发症是造成人群盲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国是近视大国,对高度近视的研究是今后眼科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往对于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研究由于受到测量手段的限制,无法进行活体定量形态学检查和准确定位的功能学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的出现解决了该难题。我们将这两种检查手段有机结合,对高度近视眼黄斑部的形态和功能进行了精确定量的检测,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高度近视患者30例(30眼),其中男14 例(14眼),女16例(16眼),年龄为20~58岁,平均为35.6岁,近视范围为-6.00~-14.00 D,平均为(-9.86±3.04)D,矫正视力均≥4.9。经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及黄斑部病理性改变,无全身器质性疾病及心理疾患。对照组共30例(30眼),为门诊就诊中经眼科检查无异常的人群中征求的志愿者,年龄为18~60岁,平均为38.7岁,屈光度数为+1.0~-1.0 D,平均为(-0.14±0.45)D,矫正视力均≥4.9。经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及黄斑部病理性改变,无全身器质性疾病及心理疾患。

    1.2  方法

    1.2.1  一般检查  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前段裂隙灯、眼底、眼压检查。高度近视眼患者使用ARK700电脑验光仪结合Nidek RT-2100综合验光仪进行精确的屈光度检查。

    1.2.2  A超检查  应用BVI公司的AXIS专业A超仪,测量患者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及眼球长度。

    1.2.3  OCT检查  采用Zeiss-Humphrey OCT3仪进行检查。此仪器由眼底摄像机、低相干干涉仪、监视器、计算机图像显示器、图像处理系统组成。按常规以6 mm的线性扫描,以中心凹为中心对黄斑部间隔45°扫描,每眼选择图像清晰的6幅图像存储在计算机内,测量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部的不同改变。

    1.2.4  mfERG检查  本次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 ScienceTM 5.07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Visual Evoked Response Imaging System)。该仪器包括4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刺激器、放大器、计算机(Machintosh G4)和打印机。刺激图形选用随离心度增加而增大的103个六边形阵列,刺激屏对应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帧频为75 Hz,m序列的长度为2-15,以中央十字交叉为固视点,同时配有眼摄像系统,以监视刺激图像在角膜的部位及图像聚焦的状况。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50 K,低频截止为10 Hz,高频截止为300 Hz,反应采样频率1200 Hz,即两次反应的间隔时间0.83 ms。反应阶数选用仪器的默认值一阶反应(first order kernel)。刺激时间共436 s,分16段进行,每段27.27s。

    1.3  统计学方法  我们将原始资料和数据输入SPSS11.5软件,对不同的数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参数  高度近视患眼平均眼轴长度为(28.10±2.67)mm,其中前房中央深度为(3.44±0.39)mm,晶状体厚度为(3.92±0.44)mm,玻璃体腔前后径为(20.35±1.78)mm。对照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4.03±0.71)mm,其中前房中央深度为(2.54±0.24)mm,晶状体厚度为(3.88±0.32)mm,玻璃体腔前后径为(16.75±0.34)mm。两组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玻璃体腔前后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8.81、15.06、11.59,P<0.01)。

    2.2  OCT测量结果  高度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为(163.67±4.93)?滋m,对照组为(163.14±2.52)?滋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mfERG测量结果  高度近视眼与正常眼黄斑部mfERG各波潜伏期、反应密度见表1。同本实验室所测正常值相比[2],黄斑部N1、P1、N2波反应密度振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部N1、P1、N2波潜伏期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相关性分析  在高度近视眼组中,将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同屈光度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为不相关。但发现高度近视组的屈光度数与黄斑部N1、P1、N2波反应密度都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3、-0.482、-0.477,P<0.05),而与N1、P1、N2波潜伏期不相关。

    分析高度近视眼组的不同屈光组成要素同黄斑N1、P1、N2波反应密度的相关性发现,玻璃体腔的深度与黄斑N1、P1、N2波反应密度呈负相关,随着玻璃体腔的加深,反应密度下降(r分别为-0.412、-0.426、-0.457,P<0.05),与潜伏期不相关。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与黄斑部N1、P1、N2波的潜伏期和反应密度均不相关。眼轴的长短与视网膜黄斑部神经上皮层厚度不相关。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黄斑部N1、P1、N2波潜伏期、反应密度均不相关。

[1] [2] 下一页

(来源:《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9月10卷5期)(责编:zhang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高度近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视网膜电图)的信息
  热门图文

缓解眼袋五个日常小良

成就冬日IN迷雾眼妆4大

耀眼夺目的珠光宝气眼

今冬最IN尹恩惠贵妇烟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