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Eales病(Eales disease)于1880年和1882年由Eales报道, Elliot首先认为这是一种视网膜静脉的炎症,将其称之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名Eales病。经过观察发现,该疾病多发现于印度,常见于健康年轻的男性成人。Eales病最初表现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继而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所致的血管改变和新生血管化, 最终的共同结局为反复发生的玻璃体出血、伴或不伴视网膜脱离。该疾病,病因复杂且不明确,近年来由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Eales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由于检查手段的改进和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发展,Eales 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关键词】 Eales病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发病机制 治疗
0引言
Eales病(Eales disease)于1880年和1882年由Eales报道, Elliot首先认为这是一种视网膜静脉的炎症,将其称之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名Eales病。后来的研究者发现这种炎症可同时累及视网膜动脉及静脉。此病表现为周边视网膜的血管炎(炎症期),静脉硬化和视网膜缺血(缺血期),最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反复玻璃体出血伴视网膜脱离(增殖期)[1]。Eales病好发于健康男性青年(高达97.6%) [2],发病年龄大多在20~30岁,40岁以上及女性发病者较少见。
1自然病程
Eales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起病初期患者可无症状,或仅诉眼前出现黑影,视力模糊。当大量玻璃体出血时,视力可降至手动或光感。常为双眼发病,但双眼发病时间不一,病变程度不等。Eales病典型的自然病程为:活动性血管周围炎所致局部缺血,后可发展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和反复发生的玻璃体出血。其中一些患者因反复玻璃体出血而导致视力丧失、黄斑病变和累及黄斑的牵拉性或联合性视网膜脱离。另一些患者会自然好转[3]。Charmis[4]将Eales病分为4个期:(1)早期少量的周边视网膜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轻微的静脉周围炎;(2)静脉、毛细血管系统的血管周围炎向周围扩散,大的静脉受累,同时位于受累静脉旁的动脉也受累,玻璃体雾状混浊明显;(3)视网膜及玻璃体中新生血管形成,合并大量出血;(4)最终发展为大量、反复的玻璃体出血,合并视网膜炎性增殖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在临床病例中,各期常相互交错,无法完全分开。玻璃体出血经4~8wk的时间一般可自行吸收,但也有一些患者出血不能被完全吸收,并引起多处玻璃体视网膜组织的粘连,致牵拉性和联合性视网膜脱离。Eales病后期新生血管可自行衰退,为神经胶质组织所取代。Eales病的早期黄斑受累较晚期多见[5]。黄斑病变包括黄斑水肿、黄斑渗出、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等亦较少见[6]。
2发病机制
2.1结核
Eales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许多学者提出Eales病与结核有关。Biswas等[7]检测的12例Eales病患者的玻璃体标本中,5例带有结核杆菌DNA。Madhavan等[8]采用巢式PCR检测23例Eales病患眼切除的视网膜表面膜,其中11例查出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基因组。
2.2全身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脊髓病、多灶白质异常、脑中风、核内眼肌麻痹与Eales病的联系都有个例报道。Biswas等[9]报道了3例存在神经系统损害的Eales病患者,其中2例在眼部症状之前出现癫痫发作,另1例在确诊为Eales病后发生癫痫,2例有偏头痛,1例有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其它全身或感染性疾病,包括败血症、血液系统异常如棘红细胞增多症及红细胞形态不正常等亦与Eales病有关。Eler等[10]报道了1例Eales病患者伴有Leiden V因子突变,他们认为Leiden V 因子突变可以解释Eales病患者周边视网膜血管血栓形成和毛细血管床的闭塞,也能解释一些Eales病患者伴有脑中风。
2.3免疫学研究
Das等[11]提出Eales病的发病机制是对视网膜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Sexena等[12]研究也提示自身免疫机制存在于Eales病的发病机理中,并认为产生原因是由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暴露了对视网膜自身抗原的免疫系统。Raiesh等[13]发现患者抗视网膜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以及IgM、IgG和IgA水平升高,推断在此病中抗视网膜自身免疫和循环免疫复合物起免疫机制作用。任高英等[14]检测出Eales病患者血清补体免疫复合物溶解能力(CMS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发病病程短比发病病程长的患者血清CMSC还低,说明该病病因很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的Ⅲ型变态反应有关,为血清CMSC水平低下或不足所致。Muthukaruppan等[15]在研究了各种免疫参数后则认为Eales病视网膜的改变可能是由Ⅲ型免疫反应和Ⅳ型迟发性超敏反应引起。HLAl、2型也与Eales发病有关[16];北方汉族HLADRB等位基因与Eales病相关,DRB1*04可能与Eales病易感相关;DRB1*11可能在发病中有保护作用[17]。通过对Eales病的玻璃体、视网膜表面膜及视网膜下膜的光镜与免疫组化观察,发现视网膜表面膜和视网膜下膜里有淋巴细胞尤其是T细胞的浸润,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可能在疾病增生期的视网膜表面膜形成中发挥作用。
2.4生化研究 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与一些生长因子如PDGF,IGF,VEGF,TGF以及尿激酶和金属蛋白酶等相关。Perentes等[18]对1例Eales病患者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摘除的眼球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新生血管膜有很强的VEGF表达。Rajesh等[19]的研究表明:Eales病患者较正常人DNA的氧化产物8羟脱氧鸟嘌呤(8OHdG)增高,尤其在急性炎症期,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和谷胱甘肽降低相一致。Sulochana等[20]报道Eales病的玻璃体中过氧化物水平比对照组增高,其超氧化物岐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同时伴有谷胱甘肽的耗竭。这些发现支持氧化反应在Eales病发病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在Eales病患者玻璃体中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2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22]含量均明显升高。提示它们可能参与其眼内新生血管增殖机制,而视网膜血流量降低、视网膜缺血缺氧可能是VEGF释放增多的直接原因。Armstrong等[23]提出了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期间脂过氧化物促使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合成机制,脂过氧化物是通过刺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来促使新生血管的生长,TNFα能通过增加转化生长因子的合成来维持静脉生长。Bhooma等[24]发现在血管周围炎的活动期和治愈期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岐化酶明显降低,TBARS增加。考虑反应性氧族可以加重炎症造成视网膜损害。Sulochana等[25]也报道了Eales病患者的脂过氧化物积累、过氧化物歧化作用减弱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减少。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