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翼状胬肉眼(包括静止期、活动期和复发性胬肉),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 结果:随访12mo,60 眼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植片存活,58眼痊愈,2 眼复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简单易操作,可降低复发率,是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
0引言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单纯切除术或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但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10%~35%)。我院自200601/200612,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治疗60 例(60 眼),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复发率低(3.3%),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60例(60眼),男19例(19眼),女41例(41眼)。年龄43~ 75(平均51.2)岁。翼状胬肉侵犯角膜范围超过1/2瞳孔15眼,1/3~1/2瞳孔区2眼,至瞳孔缘18眼。静止期39 眼,活动期10 眼,复发性胬肉11 眼。病程2~18(平均5.4)a。
1.2方法
(1)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爱尔卡因滴眼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并使之隆起,易于与其下方的角膜及巩膜组织分离;(2)将翼状胬肉的颈部抓起,自角膜面分离至巩膜面并沿角膜缘球形剪开球结膜,暴露平整的巩膜面;(3)剪除胬肉头部,颈、体部及其结膜下组织,直到半月皱襞处,注意勿损伤直肌和肌鞘,彻底清除巩膜表面的不良增生组织;(4)制作角膜缘干细胞植片:根据植床大小及形状,剪下上方合适大小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植片(取材处伤口不给予缝合),放置于巩膜床处,保持角膜缘处朝向角膜缘处,覆平后,用100 的缝线间断缝合在浅层巩膜床上。术后涂抗生素眼膏单眼加压包扎,次日换药,连续3d。第4d开放点眼,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5次/d, 10d拆除巩膜缝线,继续滴上述眼液1mo。治愈标准: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角膜表面光滑透明,无明显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否则视为复发。
2结果
早期均有畏光、流泪、异物感,3~5d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刺激症状消失,荧光素染色不着色。1mo内所有植片存活、透明。供区组织5~7d修复。术后随访12mo,2眼复发(3.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3讨论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变性性结膜疾病,其发生与风尘、烟雾、干燥、紫外线等因素有关。它是结膜组织异常增生而侵入角膜缘,破坏正常的角膜上皮,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角膜。亦有研究认为,翼状胬肉组织的形成与角膜缘干细胞变性和缺乏密切相关[1]。角膜缘上皮具有很高的增生能力,其基底层内含有的角膜缘干细胞及可增殖、分化及细胞的向心性移行可修复、稳定受损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及假性胬肉的形成[2],在正常环境中对抗结膜侵入角膜区,抑制结膜横向生长。角膜缘干细胞的缺如导致早期的结膜横向分化,或角膜缘的结膜上皮化生形成翼状胬肉,因此恢复正常的角膜缘结构,是抑制翼状胬肉发生、发展和术后复发的关键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下降可使角膜缘屏障功能下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为角膜上皮提供了健康干细胞并重建了角膜缘屏障功能。本组病例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取得良好结果,复发率3.3%。我们的手术体会是:(1)植片应要包括角膜缘干细胞的角膜缘组织,不连带结膜下的筋膜组织;(2)移植时植片上皮面必须朝上,角膜缘侧需与植床的角膜缘相吻合;(3)取材时范围不要超过全角膜缘的1/3,以防发生角膜功能失代偿,诱发供眼干细胞缺乏;(4)翼状胬肉及周围病变组织切除要尽可能彻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是一种容易掌握,且能有效防止术后复发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敏,赵秀琴,王慧.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睑球粘连.国际眼科杂志 2007;7(1):240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