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度近视眼16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曲线临床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10 10:06:10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利用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探讨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对53只高度近视眼和67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CT机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扫描各时间点的CT值,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绘出眼环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 结果:在眼环动态增强扫描0,5,10,15,20,25s,……50s 11个扫描时间点的靶处理层面高度近视组眼环CT动态增强扫描各时间点的CT值明显低于正视眼组,经统计学处理(t=4.654~9.939,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提示高度近视眼赤道后部眼环组织血流量低于正视眼组;从CT动态增强扫描各时间点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曲线走势趋于平行,两组增强峰值时间一致(25s),提示对比剂在两组眼环组织内首次循环时间和消退的速度基本一致,但感兴趣区的血容量不同。结论: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眼环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定量检测方法。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螺旋CT 对比增强 血流动力学

  0引言

    视网膜、脉络膜与球后血管的血流检测对于研究其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研究高度近视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病理变化的形成机制,我们采用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眼环[2](CT影像中由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组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眼科门诊200310/200604期间28例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8例(53眼)高度近视眼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8~40(平均28.8±9.0)岁;平均屈光度13.04±3.80D。对照组32例(64眼)加3例单眼高度近视眼的3眼计67只为正视眼,平均屈光度0.19±0.66D,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8~56(平均30.6±11.6)岁。两组均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等常规眼科检查,采用(日本参天产)美多丽散瞳,行电脑检影、插片验光。对于视力<0.8近视眼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B超,排除其它眼病,并结合全身检查,排除心、脑血管性疾病及其它重大疾病患者。近视眼组中,22眼矫正视力≥0.8,22眼<0.8≥0.5,9眼<0.5≥0.3。高度近视眼诊断标准:以散瞳后15~45min,取3次电脑验光的平均值,屈光度≥6.00D诊为高度近视眼。

  1.2方法

  1.2.1 CT动态增强扫描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机。先平扫定位,选择视神经层面眼环为重点观察层面(靶处理层面)。采用电影模式(0.5s/r),扫描视野(FOV)15cm×15cm,240kV,80mA,2.5mm×4,矩阵512×512。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50mL(300mgI/mL),流率3.5mL/s。延迟5s扫描,数据采集50s,共获取200幅图像。

  1.2.2测量赤道后部眼环同一层面平扫及各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

  在眼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段内选择0,5,10,15,20,25,30,35,40,45,50s,即11个扫描时间点的靶处理层面,采用人工手动方法,通过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以下简称ROI)测量靶处理层面眼环的CT值。ROI的基本要求:(1)避开眼环的边缘、大血管及伪影等结构;(2)在靶处理层面赤道后部眼环上,设定3个不同位置的ROI,分别在眼环上视神经轴线处、与其相邻的鼻侧距1个视神经直径处、颞侧距1个视神经直径处,获得3个CT值,分别记录,取其平均值作为眼球赤道后部眼环的CT值。(3)在分析靶处理层面的眼环图时,按上述要求用鼠标标定ROI,工作站将自动生成选定区的面积。本研究设定各ROI的面积均为2mm2 ,以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误差。

  1.2.3绘制赤道后部眼环CT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

  以时间为横坐标(x),单位为秒(s),眼环CT值为纵坐标(y)单位为Hu,绘制出正视眼及高度近视眼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总体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与走势。

    统计学处理:结果均以( ±s)Hu表示,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眼环增强扫描各时间点CT值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眼屈光度与眼环各时间点的CT值之间相关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正视眼与高度近视眼眼环CT动态增强各时间点的CT值见表1。正视眼与高度近视眼各时间点眼环CT值比较,经成组t检验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正视眼与高度近视眼眼环CT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图1)显示,在靶处理层面各时间点正视眼组眼环CT值较高度近视眼高(P<0.01),两组动态增强值上升与下降的走势同步且趋向平行,峰值均出现在25s处,提示对比剂在两组眼环组织内首次循环时间和消退的速度基本一致。表 1120眼CT动态增强11个时间点眼环CT值(略)

  3讨论

    高度近视眼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脉络膜血管层退行性变、玻璃膜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感光细胞层及整个视网膜的萎缩变性,此为发生视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而其微循环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1]。

    CT动态增强扫描是在靶处理层面设定感兴趣区,检测不同时间,相同层面ROI的CT值与时间的关系,来观察受检组织的动态循环变化的方法[3]。即在注射对比剂后的一段时间内,间隔一定时间在受检区的同一层面扫描一次,通过动态观察目标组织的强化特征以及分析病变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运用对比剂在ROI的循环流量、流速及循环时间来研究该区域组织的血流动力学规律[3,4]。本研究通过检测正视眼与高度近视眼眼环CT动态增强各时间点的CT值,绘制出两组眼环CT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统计分析表明两组眼环CT动态增强扫描各时间点的CT值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即高度近视组CT增强值明显低于正视眼组,提示高度近视眼赤道后眼环组织血流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正视眼组。从CT动态增强扫描各时间点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两条曲线显示充盈与散退走势趋于平行,到达增强峰值的时间同步,位于25s时间点,提示对比剂在两组眼环组织内首次循环时间和消退的速度以及达到峰值时间点基本一致,即两组眼环组织灌注与排空同步,其差异只是眼环组织内血容量的不同。

    眼微循环的研究方法很多[5,6]。肖满意等[7]、杨漪等[8]应用彩色多普勒对高度近视眼作血流动力学研究,认为睫状后短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不足可能是高度近视眼患者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的原因之一。并认为其机理是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弹性下降、血管阻力增大及血管腔闭塞导致血流供应不足。然而本研究表明两组眼环各时间点CT动态增强值在达到峰值的时间一致,消退速度趋于平行,表明对比剂在ROI循环时间相同,而实质反映的是ROI的血容量的差异,提示该区域组织血管的大小、多少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是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结果与我们以前的研究相符[9]。因此高度近视眼脉络膜和视网膜微血管系统内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微循环组织结构的萎缩和丧失,使其营养不良、变性、变薄,可能是高度近视眼进行性退行性病变的病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Tomey KF, Faris BM, Jalkh AE. Ocular pulse in high myopia:a study of 40 eyes. Ann Ophthalmol1981;13:567568

  2李文华,王滨,王振常,等.眼科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759

  3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等.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直径≤3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4(1):1719

  4赵光明,韩丹.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27(2):121124

  5周钢.我国正常人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改变的 Meta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07;7(1):9599

  6宋愈.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青光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国际眼科杂志 2001;1(3):79

  7肖满意,黄赙倪,姜德咏,等.高度近视眼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国医师杂志 2000;2(9):525527

  8杨漪,周荣芬,房勤茂,等.高度近视眼血流多普勒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17(9):667668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高度近视,螺旋CT,血流动力学)的信息
  热门图文

冬季最动人美丽落叶眼

梦幻魅力洋娃娃烟熏妆

五种果汁帮助你击退黑

让炫金融化灰调冬日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