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 958 AB0908
牵引性黄斑水肿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马 进 姚克 姜节凯 翁 燕 谢 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眼科中心310009
目的 客观评价牵引性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在去除黄斑部牵引机制的同时,联合视网膜内界膜(intenal limiting membrane, ILM)剥离手术的临床价值,探讨联合ILM 剥离手术的必要性。
方法 前瞻性临床非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9例 (31只眼) 牵引性ME患者,其中囊样水肿26只眼,弥漫性水肿5只眼。牵引原因包括黄斑前膜29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2只眼。2例患者伴有糖尿病史。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前指数~0.3,术前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636~262µm(472.1±132µm)。所有病例术前均无屈光间质混浊,均经保守治疗3~6.5月,无显著改善。所有病例均经25G微创玻璃体切割,充分剥离玻璃体后皮质,并充分剥离尽粘连的黄斑前膜,再次采用0.1 ml曲胺奈德(50mg / 5ml)眼内标记视网膜内界膜,利用5#自制钩针钩开内界膜,25G视网膜镊直视下撕除ILM,剥除起始点偏离水肿区。视网膜面粘连残留的曲胺奈德予以留置。术后1、2、3、6月连续随访。通过中心视力、眼底荧光造影、以及OCT的动态检查随访,对所有病例手术前后的视功能以及黄斑形态学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价,无论水肿最高点位于中心凹或中心凹旁,均以中心凹厚度的演变为准。
结果 术中黄斑前膜以及ILM 均顺利完全剥除,无不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周内眼内残留的曲胺奈德均可完全吸收。术后所有中心视力均获得提高,依次为:1月,0.1~0.4(平均0.23);2月,0.1~0.6(平均0.42);3月,0.3~0.7(平均0.51);6月,0.3~0.7(平均0.53);末期随访(6月)视力提高4行以上27只眼(27/31,87.1%),提高1~3行4只眼(3/31,12.9%)。术后中心凹厚度依次为:1月,460~288µm(341.0±79µm);2月,390~171µm(289.5±51µm);3月,308~167µm(281.7±59µm);6月,308~167µm(273.0±41µ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Dunnett-t 检验)。可见随时间的延长,术后中心视力及中心凹厚度均得到显著改善,FFA黄斑区荧光渗漏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随访期内无水肿的复发。随访末期(6月)的中心视力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r = 0.707, P<0.01)。
结论 牵引性ME在去除黄斑部牵引机制的同时,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可有效缓解黄斑区的水肿,提高中心视功能,有确切的临床必要性;远期疗效及水肿的复发率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长期随访。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