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 1638 AB0957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mfERG改变
王旭光 张黎明 陈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226001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眼mfERG的改变与视网膜脱离时间和范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4只视网膜脱离眼mfERG检查结果。并与20只正常眼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眼均应用法国Roland公司RETIscan系统进行检查,按机器默认值一阶反应进行记录)。分析P1波振幅密度值,P1和N1波的振幅总和值及潜伏期的改变,并按视网膜脱离的时间(<15天,15-30天,>30天)和视网膜脱离的范围(1象限,2-3象限,全脱离)进行分组比较。
结果 (1)视网膜脱离眼1-5环各环P1波振幅密度值较和正常眼降低,并随离心度的增加下降程度逐渐加大。P1、N1波振幅总和值2-5环均有下降,未出现随离心度增加振幅总和值逐渐增大的改变,潜伏期无明显改变。23只眼中央高峰区不同程度低平、缺失,呈不规则状。(2)分组比较第一环振幅密度和振幅总和值无明显差异,随网脱时间的延长、网脱范围的扩大,2-5环各环振幅密度、振幅总和值降低程度逐渐增加。
讨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疾病,对视力影响大,术前对手术预后的估计以往多根据视网膜脱离的形态、范围和PVR程度来判断,缺乏一量化的客观依据,传统的ERG检查反映的是全视网膜的功能,而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因素主要为中心凹及黄斑区的功能。mfERG的检查恰恰主要反映黄斑区局部视锥细胞的功能,帮助评价视网膜脱离眼后极部视网膜的功能。由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视网膜外层来自脉络膜血管的营养供应发生改变,导致视网膜的功能下降,mfERG检查表现各环振幅密度值下降及振幅的降低。分组比较结果显示视网膜脱离眼早期黄斑中心凹功能即受影响,即使检眼镜下黄斑区未见明显脱离,mfERG检查第一环振幅密度值已示降低,三维图显示中央高峰区不同程度低平。随着网脱时间延长及网脱范围的扩大,对黄斑区、后极部视网膜的影响逐渐加重,视网膜功能更趋下降,表现2-5环各环振幅密度与振幅总和值降低并逐渐加重。黄斑区有脱离时三维图多呈中央高峰区缺失、不规则状。提示视网膜脱离应尽早手术,有助于更好的恢复视网膜功能及中心视力。视网膜脱离眼mfERG主要表现在振幅密度及振幅总和值下降,潜伏期无明显改变。本组个别病例表现mfERG检查结果与网脱时间、范围不一致性,分析原因与患眼屈光状态、玻璃体混浊、早期白内障有关,提示mfERG检查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评估视网膜功能时应加以考虑。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