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热点新闻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我国青少年近视人数世界第一防治刻不容缓

http://www.cnophol.com 2009-3-9 11:17:59 中华眼科在线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节节上升,发病人数居全球首位,达到历史空前水平。全国政协委员、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呼吁,关注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切实加强中小学生近视眼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何伟委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共有四亿多近视眼患者,以13亿人口计,约每3个人中就有1个是近视眼,特别是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人数居世界第一,且渐趋低龄化,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53.8%(城市60.7%、农村30.7%),高中以上学生更是高达70%。 
 
  近视正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影响我国高素质人才职业的筛选,缩小特殊职业人员的选取范围,更是对实现我国二十一世纪健康目标的严重挑战。

  何伟委员说,造成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及其它疾病因素外,主要与中小学生的个人习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多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使孩子自幼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报纸、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应加大眼科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社区应积极开展爱眼宣传及活动,定期举办爱眼讲座、创办健康教育网络等真正引起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对眼保健的重视,营造学生主观重视,家长、学校、社会积极保护与监督的良好氛围;而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应定期开设有实效性的健康教育课,面对面的教育学生学会科学用眼、克服不良读写习惯。

  二、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应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保护学生视力。

  各级教育部门应积极监督学校把学生在校时间压缩到国家规定范围,并在管理制度上保证学生户外体育活动和“两操”的完成及其质量,教师在教学及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的用眼习惯要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学校应定期组织体检,对近视眼的学生进行筛查,为每一名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

  三、转变教育观念,家长应增强青少年视力保护意识。

  家长应正确认识青少年的视力与其未来的关系,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侧重培养其学习能力,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并非绝对延长学习时间。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对于孩子学习生活中错误的用眼习惯随时监督、及时纠正,一旦发现孩子有近视倾向应尽早去专业的眼科医院和门诊进行检查和治疗。除新闻及必要的青少年节目外应劝导孩子少看电视,并应身体力行的和孩子一起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及视觉发育的体育运动,如打乒乓球等。

  四、增加社会投入,提高我国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能力。

  英国、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的学生近视率多年来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先进的眼科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发达的健康教育与医疗保健体系都是其重要因素。我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应重视并大力加强青少年儿童视觉发育规律与近视眼的预测、预防与早期干预综合研究,积极培养视光学的专业人才,增加资金及社会力量的投入,以逐步提高我国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能力。

  五、建立健全国家近视眼防治体系。

  近视眼必须综合防治,必须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来推进。健全的近视防治体系是综合措施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文教卫生有机结合,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有机整合,产学研有机结合,眼科学与学校卫生学有机整合,建立健全国家近视眼防治体系是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必要保障。

  来源:人民网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青少年近视,视力,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信息
      热门图文

    让眼睛即刻清亮的秘密

    时髦烟熏妆的新画法

    眼部保养 让你“睛”彩

    五大“杀手锏”终结你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