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锐利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眼科
眼眶是位于颅顶骨和颅面骨之间,由七块颅骨构成。由于眼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解剖并不象眼球那样为眼科医师所熟悉。但在眼眶病尤其是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中其解剖起着定位,乃至定性的重要作用。也是选择损伤小,接近肿瘤最佳部位入路的依据。熟知解剖可最大限度减少手术迸发症。
眼眶包括骨眶、眶内筋膜神经及血管,首先讨论骨眶。骨眶在青春期后完成发育,但存在先天发育异常,如眶距增宽、窄颅症等。这例患者示在七个月大小各颅骨异常增厚,部分患恶性肿瘤幼儿时摘除眼球或放射线影响眼眶发育。可作为眼眶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成人眼眶的容积为30cm,眶外缘至眶尖距离4.5cm,前嵴至眶尖深5cm。两侧壁平行,外侧壁呈90 角。掌握常用数据很有意义。如经筛视神经加压时,手术深度不可超过5cm,球后注射进针深度应为3.5CM。眼眶的内壁分别由不同的颅骨组成。眶上壁由额骨和蝶骨小翼构成,主要结构为滑车凹、眶上切迹,及泪腺窝。
眶上壁常是同向病变侵犯所在,如骨纤、骨癌、颅内脑膜瘤等,复发性泪腺肿瘤常穿破眶板侵入颅内。
眶内壁主要由筛骨底板组成,仅0.2-0.4cm厚,是爆裂性骨折常发生部位。眶内壁主要结构由筛前、筛后孔,由神经血管束通过,内侧进路常损伤,引起大出血。
眶外壁骨壁较厚,在眶外缘中点之后骨面有一小隆起,为眶外结节,是外眦韧带、眼球悬韧带、提上睫膜外角附着处。手术前损伤,另有两个管孔,颧骨孔和颅骨孔,外侧开眶时常损伤颅面神经。眶外侧壁是外侧开眶的主要区域。 切除眶外骨壁是减压手术的一种方法。眶下壁主要由上颌骨构成。内侧靠近鼻泪管上口有下斜肌起点,另有眶下神经通过的眶下孔,此处骨壁很薄,仅0.5MM,可发生爆裂骨折。上颌窦癌常侵蚀骨板向眶内蔓延。与周围结构相通的主要有视神经管、眶上裂、眶下裂和鼻泪管。视神经管宽4—6MM,CT水平缘薄于4MM才能看清视神经。视神经肿瘤常使此管扩大。眉部受撞击时,剪切力作用常致视神经损伤,甚至骨折,导致视力丧失。眶上裂是蝶骨小翼下缘与蝶骨大翼上缘骨裂,眼眶与颅中窝之间重要通道,其中Ⅲ、Ⅳ、Ⅵ、Ⅴ(Ⅰ)副交感神经纤维及眼静脉通过,可发生眶上裂综合征。颅内脑膜病常侵蚀眶内,神经纤维瘤病可致眶上裂扩大,神经鞘瘤可通过眶上裂入颅内。
我们从骨眶肌肉血管和神经几方面分析了眼眶解剖的复杂性。而手术往往在某一象限进行。一般分为4个象限:
眼眶内上象限:自前向后遇到的解剖结构是提上睑肌、滑车、上斜肌第一幅和第二幅,眶上切迹。内下象限:泪囊窝及泪囊、下斜肌起点。外上象限:提上睑肌、泪腺眼眶外下象限:结构少。正上象限:眶隔、提上睑肌。在不同深度遇到的结构也不同,眶尖血管、神经、肌肉更为复杂,眼动脉由视神经管穿入后,先走行视神经外侧,再转向视神经下方,最后大部分走行于视神经内侧。因此内侧眶手术时易损伤眼动脉,造成缺血。眶尖部运动和感觉神经主要集中于视神经外侧,因此眶尖部肿瘤手术应慎之又慎。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