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也将得到财政相应补助。
“政府赋予医疗机构大量的公共卫生任务同时,没有建立相关的补偿机制,对医院机构自身发展、继续承担任务的能力和积极性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副院长尚红对记者分析,公立医院在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如四川地震、奶粉事件、手足口病防治、禽流感患者救治,包括艾滋病等常规公共卫生项目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但没有得到足够的经济补偿。
再如,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各级财政只提供抗病毒药品和部分监测试剂,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则由医疗机构自行解决。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责任,对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补偿,并将其固定为一项制度。”尚红的建议,已经体现在新医改实施方案中——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
除上内容外,在医疗机构分类上,财政补助的范围将倾向精神病医院、职业病防治等公共性强的专科医院。
“每个地区,财政将重点支持建设一个医疗中心。”有关消息人士透露,区域性医疗中心也或将是财政投入的重点之一。
“有必要建立国家一级的医疗卫生技术评估中心。”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主任蔡江南对记者表示,这类医疗中心可以对新医疗技术,包括药品、检验器材、治疗方法等的安全质量、治疗效果、比较经济成本效益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建议使用与否和适用范围的推荐,指导新医疗技术的合理使用。
相比上述较为明确的提法,实施方案提出的财政补助公立医院的另一范围,即政策性亏损,如何界定似乎还尚不明晰。
“有可能把包括县级医院的贷款、欠款一笔勾销。”上述医改专家分析,由于财政补助不足,我国县级医院普遍负债,解决这些债务问题,或将成为财政投入的方向。
亦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政策性亏损也可能体现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如何弥补医院由此造成的亏损,即医疗机构由于取消药品加成,出现的亏损,财政补助一部分。
医生“走穴”探索制度化
相比财政投入,公立医院的人才培养、流动体制改革,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部分。 实施方案对此提出了两点改革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执业医师多点执业。
医疗作为一个专业性和临床性强的领域,软件建设有时比硬件投入更为重要。此次,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中,把医师培养放到了一个重要地位。
今年“两会”期间,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透露,此次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下决心建立起我国的3+x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逐步把人才培养的层次提高。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
但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大多数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条件,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一水平层次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接受培训的机会并不均等,一次分配定终身。”在2008“全国住院医师培训研讨会”后,卫生部的总结报告中显示。
尽管从2003年开始,在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主导下,各地在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但在实践中一直面临着培训费用谁来“埋单”,医师培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等诸多体制难题。
对此,新医改有望给予体制性解决。即国家立项、财政投入、医院培训、全口径社会分配等政策,将成为新医改配套实施方案之一,即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样,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也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国外医生、律师、会计师都是自由职业者,法律允许医生看私人门诊,著名医院的大牌专家也常出私人门诊。医生兼职是合法的,只是要受到严格的管理。
而我国,医师多点执业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中。根据1999年颁发的《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医师执业地点在两个以上的管理规定另行制定。”但至今相应的管理规定仍未出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