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芸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8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意义,及其与OCT检查相结合的作用。
方法:对14例1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行超声检查和OCT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
结果:对于Ⅰ期裂孔,超声发现后极黄斑区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牵引,及黄斑区局部回声增强。对于Ⅱ、Ⅲ、Ⅳ期裂孔,超声下可见黄斑区视网膜增厚隆起,以及隆起视网膜回声光带中的间断和距离;OCT显示:三期全层裂孔的水平位裂孔径平均为0.49mm,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间水肿致孔周视网膜增厚隆起的高度平均为0.43mm;而超声测量8例可见裂孔间距的裂孔径平均为0.39mm,孔周视网膜隆起高度平均为0.63mm;两种测量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于各期裂孔,超声下均能准确发现后极黄斑区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牵引及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情况;对于10眼裂孔的盖膜,超声能清晰显示9眼。超声对PVD情况和盖膜探测的准确性超过OCT。
结论:眼科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探查到发生特发性黄斑裂孔时PVD的情况,黄斑区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情况;可以初步了解裂孔周视网膜水肿的程度及裂孔的大小、盖膜的位置;而正是这样特殊的超声下表现可以支持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诊断,并予以分期;OCT是检查裂孔及孔周情况的金标准,而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情况仍需超声检查来辅助诊断,二者相结合是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必要手段。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