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比较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wavefrontguided LASIK,WGLASIK)与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wavefrontguided LASEK, WG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160眼)随机分为WGLASIK组和WGLASEK组,每组40例(80眼)。术后随访观察上皮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术后2wk;1,2,3,6mo;1a时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高阶像差。术后3,6mo时做视觉质量问卷调查。 结果:两组术后眼痛程度,上皮愈合时间,屈光度数及角膜Haze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裸眼视力、暗视瞳孔下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有显著性差异,且时间曲线不相同。结论:WGLASIK与WGLASEK矫正中低度近视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用来矫正中低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裸眼视力、视觉成像质量及视力稳定程度方面,WGLASEK更优于WGLASIK。
【关键词】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 近视
随着屈光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后视觉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夜间视力下降、眩光等,其主要原因是术后高阶像差增加[14]。近年来,波前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成为研究的热点,其早期临床结果已有文献报道,但结论并非一致[5,6]。为了全面比较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波前引导的LASEK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低度近视和近视散光(近视度数小于600度,散光度数小于150度)的临床疗效,我们随访6mo共80例(160眼)行WGLASIK/WGLASEK术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进行早期疗效对比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来我院近视手术治疗中心就诊的中低度近视患者80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一组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手术,每组均为40例(80眼)。WGLASIK组男18例,女22例, WGLASEK组男16例,女24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5.1±3.9)岁和(24.5±3.8)岁,两组比较,男女分布及年龄均无显著差异( P>0.05)。术前进行眼科全面检查,包括裸眼视力、主导眼、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扩瞳检影验光、眼压、裂隙灯、超声角膜测厚及波前像差检查。入选标准:(1)近视在6.00DS以内;(2)散光在1.50DC以内;(3)自然光下瞳孔直径<4.5mm;(4)高阶像差RMS值>0.2[7]。排除标准:(1)糖尿病、全身结缔组织病患者;(2)弱视、角膜病、急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眼部疾病患者。波前像差检查采用德国产Allegretto客观式波前像差分析仪(Wavelight Laser Technologie AG公司产)。Wavelight波前像差仪基于Tscherning像差理论[8]。检查在暗室、瞳孔散大至直径>6.5mm状态下进行。检查时,波长为630nm半导体激光发出1束直径0.3mm的平行红光经被检眼瞳孔进入眼底,调焦并由与计算机相连的高敏感度照相机采集视网膜图像。根据视网膜图像上的每个点的位置与其理想位置的偏移量即可计算出瞳孔区范围内眼屈光系统的波前像差[9]。每眼重复检查5次,并剔除差异较大的2组,将余下的3组测量值取平均值,输出数据文件用于个体化切削手术。用于分析的像差图的X、Y、Z轴误差均<0.1mm。
1.2方法
手术采用鹰视准分子激光仪:(1)激光类型:ArF准分子激光,波长193nm,发射频率为200Hz,光斑为小光斑,直径为0.95mm。(2)角膜切削方式:高速飞点扫描,采用250Hz高速红外制导主动跟踪眼球。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完成。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控制激光切削过程,其余同常规手术过程,不再赘述。随访观察术后眼痛程度和上皮愈合时间,术后2wk;1,2,3,6mo;1a复查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高阶像差。术后3,6mo复查时进行夜视力视觉质量问卷调查。Haze的分级参考Gartry[10] 6级分类法:疼痛评分:0分:无疼痛;1分:疼痛轻微;2分:疼痛明显,但不需口服止痛药;3分:疼痛明显,口服止痛药可以缓解。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两组资料的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或单向方差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多水平分析。
2结果
2.1屈光度与视力
术前两组屈光度数(等效球镜度数,SE)范围均为1.00~6.50D,且手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表1)。两组术前BCVA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2wk,1mo时,两组间UCVA有显著性差异(表2),术后2,3,6,12mo时未见显著性差异。考虑时间这个重复测量因素,进一步行组间效应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差异有显著性(F=4.807,P=0.042)。不拒绝Mauchly球形假设(P=0.342),重复因素6个不同水平(不同的随访时间)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式与复查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01)。两组均在术后3mo时达术前最佳视力, WGLASEK组视力随时间逐渐升高趋势明显, WGLASIK组视力于术后1mo之后较稳定(图1)。术后6mo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已达到稳定状态,均超过1.0。表1两组手术前后SE比较(略)表2两组术前BCVA、术后UCVA比较(略)
2.2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术眼疼痛程度
两组上皮愈合时间分别是3.5±0.707和4.5±1.35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5d时,WGLASIK组所有术眼角膜上皮已愈合,WGLASEK组术眼有上皮覆盖但透明度差。WGLASEK组术后5~7d,取隐形眼镜时,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已愈合良好。疼痛评分两组分别为:0和0.3±0.67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93)。WGLASEK组有6例诉疼痛,均不需口服止痛药,点双氯酚酸钠滴眼液后症状减轻,于第7d取隐形眼镜后2~3d疼痛症状均消失。
2.3角膜Haze
WGLASIK组无Haze发生,WGLASEK组术后1mo时有2例(3眼)发生0.5级Haze,发生率约为3.75%。两组Haze评分分别是:0和0.1±0.21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68)。3mo时角膜已恢复透明。术后1a内未发现1例角膜瓣并发症、上皮植入和眼内炎症等。
2.4夜间眩光
术后3mo时夜间视力视觉质量问卷调查WGLASIK组5例(12.5%)出现夜间眩光,光晕,其中4例主诉眩光,1例主诉光晕,驾车时看对面的强光受影响;而WGLASEK组有3例(7.5%)出现夜间视力下降。术后6mo再次问卷调查时,WGLASIK组仅2例(5%)仍有夜间眩光;WGLASEK组仅1例(2.5%)仍有症状。
2.5高阶像差
瞳孔直径为6.5mm时,2组手术前后总体高阶像差RMS的改变见表3。两组术前总体高阶像差RMS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均增加不多,但1mo时,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考虑时间这个重复测量因素,进一步行组间效应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的 RMS差异有显著性(F=0.605,P=0.015)。拒绝Mauchly球形假设(P<0.05),用GreenhouseGeisser ε系数校正行单变量检验,重复因素5个不同水平(时间)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46)。术式与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510),WGLASEK组术后1mo时达最大,之后逐步下降,而WGLASIK组无明显规律(图2)。表3两组总高阶像差的 RMS比较(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