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血清ICAM1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9-4-16 10:25:18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5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人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CAM1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高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结论:ICAM1可能在DR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晚期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我们对 5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浓度进行了检测,以探讨ICAM1在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53例糖尿病患者,男28例,女25例,年龄48~70(平均53.5)岁。其中DR患者39例,包括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25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14例。非DR患者14例。DR的诊断标准按1985年第3界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经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从健康体检者中选出2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无肝、肾、血液、肿瘤及糖尿病等病变。

  1.2方法  所有患者及对照组于清晨空腹从肘静脉采血5mL,注入试管中。4℃下离心(3500r/min)15min,取血清后分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CAM1水平,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各组ICAM1检测结果具体见表1。数据显示,各组间ICAM1浓度的比较,糖尿病患者血清ICAM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DR患者明显高于NPDR患者;PDR患者高于NPDR患者(P<0.05)。

  表1  各组血请sICAM1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与高血糖、多元醇代谢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化、细胞凋亡、DG2PKC 系统的激活、细胞因子及自由基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1,2]。目前认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显示,ICAM1导致视网膜白细胞聚集是引起BRB破坏的重要因素[3]。ICAM1抑制剂可防止血视网膜屏障破坏[4]。细胞粘附分子是在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类能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糖蛋白,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它通过与其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复合体1结合,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与浸润。本研究结果显示ICAM1的浓度在 NDR组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NPDR组比NDR组显著升高,PDR组ICAM1的进一步升高,提示ICAM1参与了DR的形成且可以反映DR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DR病情的检测指标之一。DR患者血管内皮细胞sICAM1增加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NPDR时缺氧,可诱导ICAM1增加[5] (2)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如TNF,这些因子穿过已破坏的BRB作用于视网膜毛细血管诱导ICAM1增加[6](3)无灌注区及缺血的存在亦可刺激ICAM1的表达。因此,白细胞通过粘附分子粘附于视网膜血管壁是导致DR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ICAM1可能在DR早期起重要作用,希望干预ICAM1表达能成为预防和治疗DR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陈雨,朱晓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33435

  2施沃栋,罗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眼科新进展,2007;27(7):549552

  3张小玲,邱曙东,陈艳炯,孙文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2391242

  4 Miyamoto K,Khosrof S,Bursell SE,Moromizato Y,Aiello LP,Ogura Y,Adamis AP.VEGF induced retinal vascular permeability is mediated by ICAM1 and Pselectin in the diabetic human retina and choroid. Am J Pathol,1995;147(3):642653

  5 Amould T,Michiels C,Remade J.Increase PMN adherence on endothelial cells after hypoxia:involvement of PAF,CD18/CD16.and ICAM1. Am J Physiol,1993;264:C1102

  6 Aloisi F, Borsellino G, Samoggia P, Testa U, Chelucci C, Russo G, Peschle C, Levi G.. Astrocyte cultures from human embryonic brain: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ulation of surface molecules by inflammatory cytokines. J Neurosci Res,1992;32:494506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细胞间粘附分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信息
      热门图文

    增加眼睛明亮度的八个

    张梓琳全新清新性感熟

    春季干性敏感肌养护高

    击破黑眼圈和干纹4大法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