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主流: 消费关系?
“消费关系”与“用医德赢得患者尊敬”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什么让医师认为,冷冰冰的“消费关系”比“朋友关系”更适合现在的医患关系?
长期研究中国医改政策、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博士赵杰认为,医患关系包含上述两种含义,都是医患关系中最核心的内容。 一方面,医师们通过自己对先进医疗技术的掌握来帮助患者解决困难,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获得患者的尊重,这是精神升华;另一方面,“消费关系”决定了医患之间在法律上存在“合同关系”。患者从进入医院挂号开始,就与医院及医师建立了这种“合同关系”。医师把诊断记录在案,交代清楚患者的病情,这是他在履行“合同”约定,是对患者负责,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
而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教授认为,“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服务需求者之间的供需关系”实际上更适合表述现在的医患关系。因为“消费关系夸大了医师的能力,疾病的治愈并不是购买就能买到的,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疾病和死亡都是自然规律,医师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改变的。”
石应康接着分析,“朋友间的平等关系”只能在理想的状态下实现。因为它必须建立在患者对医疗知识和医学规律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医师没有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患者对医师的期望太高,都在夸大医师的作用。“实际上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认为,“共抗病魔的战友”更适合表述医患关系,甚至比朋友关系更准确。“朋友只是友谊,而战友共生死、共存亡。”殷大奎说,医师和患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共同面对疾病这一敌人,应该相互协作、相互信任。而针对目前医师普遍对战友关系认同感较低的情况,殷大奎认为,协会要大力引导,与医师进行沟通交流。
换位思考: 过半医师否定自己
患者在就医的时候通常喜欢找熟悉的医师,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方便和放心。 同样,当医师成为患者,绝大部分医师都选择“在本院让其他医师诊治”,或者“自行诊治”。但即便在自家医院治疗,也会遇到不认识的同事乱开药的情况。
调查中,很多医师在填写自己看病所遭遇的不愉快经历时主要提到以下现象: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就诊难、排队时间长而且手续繁琐;大处方、不合理用药,缺少沟通,技术不高而误诊或开错药,乱收费、过度检查。从作为患者的角度分析,53.1%的医师最希望得到诊断正确、技术高超、及时治愈等方面的帮助,56.5%的“患者”希望除了提供治疗之外,医师还能为自己提供实用的建议和咨询结果。
这表明,当医师成为患者,实际上也需要医师多关心自己的病因,并对治疗病情提供相应的指导。所以反过来,“医师再忙也要给患者讲病”,殷大奎说,提供建议和咨询非常重要,“但是现在的年轻医师很少会这么做了”。
解决医患矛盾: 医师作用有限
这些亲身经历使医师对患者的不满和要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使医师感受到,协调好自己与患者的关系,需要自己对患者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排除外界干扰和诱惑,专心为患者做好医疗服务。
从患者的角度来分析,医师希望患者能够增加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客观对待医疗结果,而不是盲目过高的期望;同时也希望患者对政府和医疗机构报以充分的信任,重塑信心支持医院和医师的工作。
解决医患矛盾不仅在医患双方。39.8%的医师认为,从制度层面来说,政府卫生部门首先应该在倡导、宣传、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其次,37.9%的医师希望,通过立法分清责任和义务,严格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保护医师和患者各自的利益,让司法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医师同时希望,医师协会能够在行业指导、营造新型关系方面发挥作用。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