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 方法 对32例32眼儿童白内障患者利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时Ⅰ期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结果 全部术眼视轴区均透明,3眼后囊膜不规则撕裂,32眼均不影响IOL植入,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论 在利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时I期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使视轴区保持清亮,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关键词 白内障 儿童 环形撕囊 前段玻璃体切除
在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00% [1] ,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为解决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32例32眼儿童白内障患者利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时Ⅰ期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有效避免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32眼白内障患儿中,男18例18眼,女14例14眼。年龄4~8岁22例22眼,9~14岁10例10眼,平均6.9岁。先天性白内障24例24眼,外伤性白内障8例8眼。视力:手动~0.1者27例27眼,0.12者5例5眼。其中,外伤性白内障8例8眼均于清创缝合术后1个月行此手术。
1.2 术前检查 术前做全身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常规做眼科检查:光感、光定位、色觉、眼压、测量角膜曲率,利用眼A超检查眼底及眼轴长,按SRK-II公式计算IOL度数,年龄较小不适合手术者按估算法选用+20D~+22D IOL。
1.3 手术方法 手术在基础麻醉下和/或表麻下进行,在颞侧作巩膜隧道切口约3mm至透明角膜,用5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穿刺入前房,前房内注入粘弹剂Henlon GV,用自制截囊针于前囊上作一三角形瓣小心行环形撕囊,利用超声乳化机的注吸功能吸尽晶体皮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Henlon GV,用自制截囊针于后囊上作连续环形撕囊约3~4mm大小,以超声乳化机前段玻璃体切割功能切除脱于囊袋内及前房的玻璃体,囊袋内注入粘弹剂Henlon GV,囊袋内植入经肝素处理的后房型人工晶体。
1.4 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时结膜下注射GM2万u,Dxm3mg,术后口服消炎痛片及术眼点用点必舒眼水抗炎治疗及双星明眼水行瞳孔体操。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视力达0.8以上者6眼,占18.8%,0.4~0.7者18眼,达56.3%,0.1~0.3者6眼,占18.8%,0.1以下者为2眼,占6.2%,其中有先天障并弱视5眼,外伤障并玻璃体混浊3眼。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检查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位于囊袋内,无异位、脱位及夹持,角膜内皮水肿5例,前房渗出6例,经用类固醇激素及非载体激素后均吸收,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疝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3 讨论
目前一致认为,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主要原因 是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囊上增生、移行、纤维化生,最终引起后囊的皱缩和纤维化,出现混浊,而后囊是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化生的良好支架 [2~5] 。另外由于儿童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活性较成年患者强,因此儿童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高发人群 [6] 。以前笔者采用白内障吸出加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发现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仍可顺玻璃体前界膜作支架继续增生、移行,同时,术后炎症反应重,完整的玻璃体前界膜易形成渗出性纤维膜,不仅可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提供支架,还可促进因血-房水屏障破坏而渗出的炎性细胞的增生 [7] 。本术式就是破坏了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支架,使晶状体上皮细胞向视轴区移行困难,使视轴区保存透明,有效防止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另外,本术式避免了以往术式形成后发性白内障激光治疗的一系列并发症,但本术式破坏了玻璃体前界膜及玻璃体的完整性,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需进一步观察,同时本术式需娴熟的手术技巧。
参考文献
1 朱格非,黄菊天,徐锦堂,等.儿童白内障三种术式后发障形成的临床探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249-251.
2 邹玉平,冯波.后囊膜混浊的研究现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2,25:276-284.
3 覃光海,岳军,章艳.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467-468.
4 石明林,岳军.超声乳化技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4:358-359.
5 李美玉.我国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手术发展迅速.中华眼科杂志,1996,32:323-325.
6 季建,李莜荣,严佳琴.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探讨.中国斜视及小儿眼科杂志,1999,7:168-171.
7 王广慧,张邵茹,张军.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晶状体后囊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中国斜视及小儿眼科杂志,2002,10: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