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医患关系 → 医患现状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盲目崇拜技术的四大症状

http://www.cnophol.com 2009-6-15 10:17:12 中华眼科在线

  第二军医大学 曹国庆
 
  把医生定位为自然科学家而忽视了其社会责任,将患者视为“患病的生物体”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由此导致了当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症状一  重病轻人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一个病人”的事,也许有点夸张,却是真有其事。第一句:“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就急了,赶紧求他:“大夫呀,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来了第二句:“你这个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三句话是:“你早干吗去了?”病人听完这三句话,好像一盆凉水兜头浇下,心想完了!他眼皮耷拉着,头都抬不起来了。回到家,家人一看他这样子,忙问这是怎么了。病人说:“大夫说了,我来晚了,没治了,早干吗去了。”患者上午11时半离开诊室,下午4时嘴唇发紫,晚上8时进急诊室,第二天凌晨2时就去世了。有人做过统计,现在,70%~80%的医疗纠纷都是由医生与病人或家属缺乏科学合理的沟通而引发的。单纯的“生理治病”倾向导致了对具体的、鲜活的人的生命的可怕冷漠,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其实质是科学与人文的矛盾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反映。

  症状二  重体轻心

  世间有三种医生:第一种就是用手给人治病的服务,叫“医匠式的服务”。第二种是用脑给人看病的服务,这叫“专家级的服务”。比如开刀的时候,刀口在什么地方,开多大,既要考虑美观,也要考虑到患者的需要。第三种是用心给人看病,叫做“大师级的服务”。有位名医,一生曾经三次给一位女同志看病。当女同志还是少女的时候,得了子宫肌瘤,人家说给摘了,他说得留着,人家还要生孩子;后来30多岁的时候生了孩子了,又有问题了,人家说给摘了,这位医生了解到她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是给保留了;到60多岁来的时候,才认为可以切了,因为孩子长大没负担了。

  古希腊大师说过,你对病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他们的世界感兴趣,包括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实际需求。但现在,恐怕很多医生只能属于第一种,很少能够主动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症状三  重利轻义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个人利益驱动,在一些医生眼里,病人已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仅仅是消费的主体和赚钱的机会,有的医院和医生甚至不择手段地从患者身上赚钱。

  一位年轻人因为眼睛不适,到一家医院就诊。大夫检查后顺手开了瓶德国眼药水,患者交费时才知道一小瓶透明液体竟要90多元。点下眼药水后患者的眼痛反而加剧。第二天一早,另一家医院的一位上岁数的医生也给他开出药方:氯霉素眼药水1瓶,价值2元多。遵照医嘱,患者的病很快好了。事后,这个年轻人才搞明白:小病用贵药,原来是“回扣”在作怪!

  近些年,被媒体曝光的某人民医院200名医生中有140多名陷入“回扣陷阱”事件,以及一些大城市医院相继发生的“天价医药费”事件,都集中暴露了这一问题。在不少情况下,经济利益已经突破了医学伦理的底线。

  症状四  重亲轻疏

  由于医患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呈现物化趋势,造成部分医生对患者极不负责任,也正是这些人的影响,导致很多患者不信任医生。

  一位朋友曾给我讲过一段令其家人时常后怕的看病经历。其年仅两岁的女儿身体发热,到某人民医院儿科就医。朋友把病历本和挂号单放在桌子上排队候诊。由于只有三四个人候诊,朋友的妻子就抱着女儿在诊室里等候。但不断有穿白大褂的人带人加塞儿,朋友的妻子足足等了1个小时。当轮到朋友的女儿看病时,医生只简单地向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发热情况,看了一下喉咙,不测体温,也不拿听诊器听诊,同时病历本也没有做任何记录,就下结论说是一般的咽喉炎,开两天药回去吃就行了。回家后,按医嘱吃了两天药,仍反复发热,病情不见好转,同时还出现目光呆滞、不能下地行走等病情加重的状况。朋友托人找到一名儿科专家,当他带女儿去就诊时,医生第一眼看到病儿就十分惊讶地问:“孩子的病已经很严重,为什么这么迟才送来?”诊断确定为:病毒性脑炎,病情危急,立即入院抢救。

  类似例子恐怕并不鲜见。现在,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大家都习惯了看病找熟人,有时找了熟人还要送红包。在人们的印象里,救死扶伤本是一个极为崇高的职业。但是,现在因为经济利益的冲击,“医德缺失症”在医界甚为流行。医生,本来是能够以生命相托的人,但由于医德的沦丧,导致很多患者对医院、对有病就医存在深深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找病因  标本兼治

  我认为,四方面原因导致医生“生病”。一是对技术的狭隘崇拜。有些医生认为只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医学研究基础,就完全可以根治病人的疾患,从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对社会认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曾说:“20世纪医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医疗服务的技术因素大大膨胀起来,但深藏于此过程的人文特征被很大程度淹没了。”二是传统医学模式影响。三是医患关系位置颠倒。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的相对缺乏,加上社会保障救助、医德医风纠建等制度方面的缺失,医务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患者医疗资源的支出程度,或者说成为“施予者”,使患者是医院“衣食父母”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颠倒。四是医院管理相对滞后,医院管理体制不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需求。

(来源:健康报)(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医患关系,医患,医德,医风)的信息
      热门图文

    今夏最抢镜的火辣活力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决定女人健康的14个部

    祛除鱼尾纹so easy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