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

http://www.cnophol.com 2009-6-23 10:14:11 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冯卓蕾 张晓梅 穆 华 董 丽   

  作者单位:150001)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变化,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学改变。

  方法:随机选取97例(194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180眼)正视眼(屈光度≤±0.50D)人群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受试者按年龄将其分为3组:I组年龄<10岁,共32例;II组年龄在11~20岁,共36例;III组年龄≥21岁,共29例。对照组受试者也按年龄分为I、II、III组,每组30例,分组方法同前。采用OCT测量RNFLT,分别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组受试者双眼RNFLT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中I组和III组受试者双眼中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间RNFLT无差异;第II组受试者双眼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RNFLT较非弱视眼变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各组受试者双眼间RNFLT没有差异。

  结论:OCT检查弱视眼的RNFLT的改变,为弱视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0引言

  弱视发生机制一直是热点问题,Lempert等[1]认为弱视眼是整体视路异常造成的,其中包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下丘脑的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Von Noorden等[2]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弱视患者组织学改变主要发生在下丘脑的外侧膝状体和视皮质。屈光参差是导致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视功能的重要因素[3,4]。本研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测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RNFLT)来探讨其是否存在组织学改变。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从2005 01/200612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7例(194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为实验组,90例(180眼)正视眼受试者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49例,女48例,年龄5~40(平均26.4)岁。对照组男45例,女45例,年龄6~38(平均22.6)岁。实验组中患者双眼中1眼为非弱视眼、另1眼为弱视眼,且散瞳后验光检查双眼屈光度相差﹥±2.00D。弱视眼选取标准:(1)最佳矫正视力<0.8;(2)经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部分例行荧光眼底造影检查未见异常;(3)屈光间质清晰;(4)除外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非弱视眼及对照组双眼选取标准:(1)裸眼视力>1.0且散瞳后证明无屈光不正或屈光度≤±0.50D;(2)经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部分例行荧光眼底造影检查未见异常;(3)屈光间质清晰;(4)除外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

  1.2方法  随机选取97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正视眼(屈光度≤±0.50D)人群作为对照组;实    表1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s,μm) 表2  对照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

  验组受试者按年龄将其分为3组:I组年龄<10岁,共32例;II组年龄11~20岁,共36例;III组年龄≥21岁,共29例。对照组受试者也按年龄分为I、II、III组,每组30例,分组方法同前。采用OCT测量RNFLT,分别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组受试者双眼RNFLT的差异。测量方法:RNFLT检测[5] 50g/L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大瞳孔。使用fastrnfl模式进行检测。以视盘中心为原点,环形扫描视盘周围RNFLT,扫描直径为3.46mm,重复检测3次,均使用内固定法。选取成像效果较好的图像,根据电脑分析程序所得分析结果,记录上象限S(10∶30~1∶30)、颞侧象限T(1∶30~4∶30)、下象限I(4∶30~7∶30)、鼻侧象限N(7∶30~10∶30)及全周平均RNFLT值。

  统计学处理:配对t检验,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实验组受试者双眼RNFLT的分析  分别测量同1患者双眼RNFLT并进行比较。I组和III组患者双眼RNF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组患者双眼RNFLT在S,T,I,N四个象限平均值均有差异,弱视眼RNFLT较非弱视眼RNFLT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对照组受试者双眼RNFLT的分析  3组受检者双眼间RNFLT在S,T,I,N四个象限平均值均无差异(表2)。

  3讨论

  弱视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中枢发生说”与“外周发生说”两种理论。“中枢发生说”认为,弱视患者视路中主要受损部位为视皮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视觉信息传入减少,视皮质双眼性神经元发育障碍,视皮质发育延迟而发生弱视[6]。“外周发生说”认为,弱视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视网膜X型神经节细胞未受到足够刺激所致。Provis等[7]实验测得胎龄为18wk和30wk的胎儿神经节细胞数量约(2.2~2.5)×107个,Potts等[8]实验测得成人神经节细胞数量约1.1×107个。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节细胞数量不断减少。Yen等[9]利用OCT测量弱视眼RNFLT,证明斜视性弱视患者双眼RNFLT无差异,屈光性弱视和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间弱视眼RNFLT较正视眼增厚。本实验使用OCT检查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RNFLT改变与MayYung Yen实验结果一致。同时本实验分别测量视盘周围RNFL上部、下部、鼻侧部、颞侧部4部分的厚度,证明屈光参差性弱视受试者弱视眼RNFL增厚没有象限性的差异,这是否与视觉发育过程中神经节细胞调亡在视网膜各象限中无先后顺序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视觉系统能够根据视觉环境的刺激调整和改变与生俱来的神经联系和突触结构的最敏感时期称为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其中人类的高峰期约为出生后至3~4岁,终止时间约为出生后7~10岁[10]。本实验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观察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RNFLT的差别,实验结果显示I组和III组受试者双眼中弱视眼和非弱视眼比较RNFLT没有差别,而II组患者双眼中弱视眼RNFLT较非弱视眼增厚。证明在人类视觉可塑性关键期内(≤10岁),视网膜神经纤维细胞不发生细胞凋亡,或者凋亡程度较低。虽然异常的视觉刺激可造成视功能障碍,但是一旦除去异常视觉刺激后,视觉发育仍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11~20岁,可塑性关键期已经渡过,正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细胞开始进行细胞凋亡,此时弱视眼没有接收正常视觉信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亡停止,最终造成弱视眼RNFLT较正视眼增厚。研究还发现III组患者双眼中弱视眼RNFLT较非弱视眼无改变,阎虹等[11]证明RNFLT与年龄呈负相关,可能与此相关。

  以往研究视网膜、视神经等视觉器官主要使用视觉电生理检查、眼底造影等研究方法,但是以上方法均不能定量检查RNFLT,而随着OCT在眼科学的应用使定量检测视网膜、RNFLT成为可能[12]。OCT检查弱视眼的RNFLT改变,为弱视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参考文献】

  1 Lempert P. Optic nerve hypoplasia and small eyes in presumed amblyopia. J AAPOS2000;4:258266

  2 von Noorden GK, Crawford ML. The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 in human strabismic ambl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2;33(9):27292732

  3娄小波,贺家茂.青少年儿童屈光参差临床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4;4(4):767769

  4田玉青.儿童弱视与屈光不正度数及类型的关系.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801281

  5骆荣江,葛坚,刘杏,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定国人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正常值的初步研究.眼科学报1998;14(4):207209

  6徐静,肖满意.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弱视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国际眼科杂志2008;8(3):588590

  7 Provis JM, Van Driel D, Billson FA,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retina:Patterns of cell 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in the ganglion cell layer. J Comp Neurol1985;233(4):429 451

  8 Potts RA, Dreher B, Bennett MR. The loss of ganglion cells in the developing retina of the rat. Brain Res 1982;255(3):481 486

  9 Yen MY, Cheng CY, Wang AG.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in unilateral ambl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4;45(7):22242230

  10阴正勤.弱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国弱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4;12 (1):45 49

  11阎虹,阎明.视网膜厚度变化与年龄增长关系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21(10):175176

  12王益蓉.光相干断层扫描在眼科应用进展.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47 49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信息
      热门图文

    黑眼圈超详细解决方案

    让眼睛抓住青春“不放

    今夏最抢镜的火辣活力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