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同仁眼科研究所
目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是小儿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恶性肿瘤,仅次于白血病占小儿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和生命。Rb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Rb发病机制的假说中,获得公认的是Knudson的二次突变学说, 抑癌基因失活学说的提出也得到普遍认可。RB1基因是人类第一个被分离的抑癌基因, RB1基因失活除可引起Rb外,还与全身多种恶性肿瘤有关。RB1基因已成为研究肿瘤发病机理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理想模式,在人类恶性肿瘤的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RB1基因突变谱、筛查突变携带者对Rb的早期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积极作用。
Rb蛋白家族由Rb,p107(RBL1)和p130(RB2)三个成员组成,它们都存在一个序列非常接近的“口袋结构域”,Rb蛋白家族通过这个结构域与病毒癌蛋白及多种细胞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完成其生物功能。Rb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抑制肿瘤生长,调控细胞周期,以及调控细胞分化和凋亡等。
我们对国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RB1基因变异进行研究,探讨国人Rb患者RB1基因变异特征及其在Rb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Rb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联合DNA测序方法,检测47例Rb患者RB1基因启动子和27个外显子基因点突变。选择与RB1基因密切连锁的3个微卫星位点D13S153、D13S284和D13S262,应用GeneScan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对30例Rb患者进行RB1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分析。应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对40例Rb肿瘤组织RB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
结果:47例Rb患者经PCR-SSCP联合DNA测序共检测到10例RB1基因点突变。3个微卫星标记在30例患者有效信息位点的LOH发生频率分别为D13S153 53.8% (14/26)、D13S262 46.4% (13/28)、D13S284 29.6% (8/27),总LOH阳性率为62.06% (18/29)。经精确概率检验,LOH与pR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联系(X2=6.70,P=0.011)。40例肿瘤组织标本中MSP结果阳性者共4例,RB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度甲基化的检出率为10%(4/40)。
结论:RB1基因点突变、LOH和启动子区CpG岛高度甲基化是国人Rb患者RB1基因变异的重要形式,是RB1基因失活、Rb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