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玉华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 了解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无环鸟苷复方制剂点眼,聚肌胞球周注射,分别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结果 无环鸟苷复方制剂滴眼液联合聚肌胞球周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疗程缩短1~2周。结论 无环鸟苷复方制剂滴眼液,聚肌胞注射液,二者应用有协同功效,且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关键词】 无环鸟苷;聚肌胞;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在病毒性角膜炎中最多见,双眼均可发病,角膜常有树枝状、地图状或盘状浸润或溃疡,基质受累者均可见相应区内皮面灰白色或绒球状KP[1]。后弹力层皱褶,基质水肿。前房一般无渗出物,重症坏死病例可出现灰白色积脓。角膜知觉减退。原发感染产生抗体,病愈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体内,如遇免疫力低下时可复发。近年来广泛应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使全身及眼部免疫力低下,临床患者增多。为了解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我院近几年来采用无环鸟苷复方制剂点眼, 联合聚肌胞球周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60眼,男25例,女13例,年龄10~65岁,绝大多数双眼发病,少数单眼发病,初发病例9例,其余均为复发病例29例,入院治疗前均有典型的角膜刺激征及树枝状、地图状、盘状角膜浸润或溃病,角膜染色阳性。其中浅层型15例22眼(合并角膜溃疡4眼),深层型23例38眼(合并角膜溃疡12眼)。根据病情将38例患者平均分成三组,第一组无环鸟苷治疗组,第二组聚肌胞治疗组,第三组无环鸟苷、聚肌胞联合治疗组。
1.2 治疗方法 第一组采用含少量皮质类固醇的无环鸟苷滴眼液与抗生素滴眼液交替点眼,疗程2~5周;第二组采用聚肌胞注射液0.5 mg,球周注射,每周2次,用含少量的皮质类固醇的抗生素滴眼液点眼,疗程2~5周;第三组采用聚肌胞注射液0.5 mg,球周注射,每周2次,用含少量的皮质类固醇的无环鸟苷滴眼液点眼,疗程1~3周。三组中根据病情确定点眼次数,每日6~12次,同时对合并细菌感染者添加抗生素滴眼液,并发虹膜炎者根据轻重程度使用托比咔胺滴眼液或阿托品眼膏散瞳,不宜热敷,口服多种维生素和消炎痛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角膜染色阴性,角膜基质浸润水肿消退,前房清,仅残留部分角膜薄翳,视力恢复至患病前水平;有效:充血减轻,角膜病变基本修复,溃疡大部分愈合,视力明显提高,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角膜炎症未能控制、反复发作,症状体征无改善。
1.4 结果 本组38例中,治愈3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尽管无环鸟苷与聚肌胞二者单独与其他药物使用也能起到满意的疗效,但疗效不显著,病程较长,约2~5周。如果二者联合应用,不仅疗效显著,同时还可以缩短疗程约1~2周,大大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讨论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90%以上是由单疱病毒Ⅰ型引起的。原发感染后,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角膜基质细胞中,使患眼成为终生病毒携带者,在某些诱因或免疫力低下时临床复发。单疱病毒引起的角膜病变可侵及各层,并相互转化,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作用,能制止炎症对组织的进一步破坏,减轻水肿,防止粘连,减少瘢痕形成。但是,单独使用皮质类固醇点眼可使角膜溃疡加剧。无环鸟苷,高效低毒,对深层浅层溃疡均有良好疗效。然而单独使用抗单疱病毒药物也很难控制由于对病毒抗原引起的免疫性炎症反应,结膜下注射弊多利少,应禁用。但使用含有微量皮质类固醇的无环鸟苷复方制剂滴眼液,对基质溃疡或炎症有抗感染和抗炎症的双重疗效,无明显抑制和使病毒扩散等不良作用。聚肌胞由多分子核苷酸组成,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能干扰病毒复制,无毒副作用,与无环鸟苷复方制剂联合应用有协同功效。此方法药源广,药价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22-3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