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泪道阻塞部位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9-8-11 10:33:17 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王伟,陶海,刘爽,卢玺   

  作者单位:1(100039)中国北京市,武警总医院眼科;2(100038)中国北京市羊坊店医院眼科

  【摘要】目的:研究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中泪道阻塞部位的分布特点,并探讨泪道阻塞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01/200803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634例(634眼),取单眼(双眼患者随机选取1眼)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泪道阻塞性疾病问卷调查、泪道探查冲洗及鼻内窥镜检查,对其中泪道探查冲洗不通畅患者进行泪道造影、泪道CT三维重建等检查,明确诊断以及阻塞部位,对确诊的泪道阻塞患者进行阻塞部位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泪道阻塞患者共315例,男女之比为1∶2.2,年龄7~83(平均49.5)岁。41~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各职业中工人所占比例最大。泪道阻塞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鼻泪管上段、鼻泪管下段、下泪小管、泪总管、下泪小点、上泪小管、上泪小点阻塞。泪道阻塞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眼部炎症、邻近组织疾病、家族泪道病史者泪道阻塞患者的发生率高于无以上因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其中有结膜炎、睑缘炎病史者发生泪道阻塞部位中上下泪小管、上下泪小点所占比例较大,有鼻炎、鼻窦炎病史者发生泪道阻塞部位中鼻泪管上、下段所占比例较大。结论:泪道阻塞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泪道阻塞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结膜炎、睑缘炎病史者发生泪道阻塞部位中上下泪小管、上下泪小点所占比例较大,有鼻炎、鼻窦炎病史者发生泪道阻塞部位中鼻泪管上、下段所占比例较大。
 
  【关键词】  泪道阻塞 分布特点 相关因素 流行病学

  0引言

  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 LDOD)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国外文献报道[1],眼科门诊患者中约3%患有泪道阻塞性疾病。国内至今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很少,泪道阻塞部位的分布特点尚不清楚,对于泪道阻塞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报告也较为有限,一般仅笼统讨论泪道阻塞及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各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尚无报道。我们对眼科门诊患者泪道不同部位发生阻塞所占比例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患者发生泪道阻塞各部位所占比例等特点,并探讨眼部炎症、鼻部疾病、家族泪道病史等相关危险因素对泪道阻塞部位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501/200803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634例(634眼),取单眼(双眼患者随机选取1眼),其中男225例(225眼),女409例(409眼),泪道阻塞患者315例(315眼),其中男99例(99眼),女216例(216眼),选择诊断为泪道阻塞,包括上泪小点、下泪小点、上泪小管、下泪小管、泪总管、鼻泪管上段及鼻泪管下段各阻塞部位中单一位置阻塞患者共315例(315眼)。排除标准:同一病例泪道多个部位阻塞者;泪道外伤患者;有泪道手术史患者;泪液分泌异常者;急性泪囊炎患者;泪道肿瘤患者;全身性感染患者。同时选择同期在相同眼科门诊就诊的非泪道阻塞且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均相似的患者(包括白内障、屈光不正、斜视、玻璃体混浊、眼底病变患者)共319例(319眼)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和泪道病登记表。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址、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学特征;泪道阻塞的诱因、症状、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眼部疾病史(结膜炎、睑缘炎、沙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他系统疾病史(邻近组织疾病史、全身感染史、肿瘤史包括全身各系统肿瘤及化疗药物的应用[2,3],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疾病等),用药史,与流泪有关的个人生活习惯:眼部化妆、擦泪方式、情绪、做饭油烟刺激、工作环境、女性生理周期、烟酒嗜好、饮食习惯等;个人史:家族成员患泪道阻塞疾病情况(同代2人及以上发病、连续2代发病、连续3代及以上发病)。所有患者均经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检查、小瞳孔眼底检查、非接触眼压检查。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相关检查,包括:泪道探查冲洗、鼻内窥镜检查,部分患者做泪道碘油造影、泪道CT三维重建,明确泪道阻塞部位。泪道阻塞部位诊断标准包括:(1)泪小点阻塞:裂隙灯下见明确的泪小点闭塞或膜闭;(2)上、下泪小管阻塞:探查冲洗泪道,泪道冲洗针由上、下泪小点分别进入遇软性抵抗不能触及骨壁,冲洗泪道冲洗液原路返回,返流冲洗液量<0.2mL,不能入咽;(3)泪总管阻塞:探查冲洗泪道,泪道冲洗针由上下泪小点进入遇软性抵抗不能触及骨壁,冲洗泪道冲洗液上冲下返,下冲上返,不能入咽,不伴脓液返流,泪道造影显示造影剂受阻于泪总管,泪囊不显影,并结合泪道CT三维重建及住院手术情况确定;(4)鼻泪管上、下段阻塞:探查冲洗泪道,泪道冲洗针由上下泪小点进入能触及骨壁,冲洗泪道冲洗液上冲下返,下冲上返,不能入咽,伴或不伴脓液返流,泪道造影显示造影剂分别受阻于鼻泪管上1/2段、下1/2段,并结合泪道CT三维重建及住院手术情况确定。

  统计学分析:采用Microsoft 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泪道阻塞各部位百分比

  泪道阻塞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鼻泪管上段阻塞所占比例最大,为33.0%(104/315),其次为鼻泪管下段阻塞占15.9%(50/315),余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泪小管阻塞14.3%(45/315)、下泪小点阻塞11.1%(35/315)、上泪小点阻塞9.5%(30/315)、泪总管阻塞8.9%(28/315),上泪小管阻塞7.3%(23/315)。

  2.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组泪道阻塞部位分布特点

  性别分布:男99例,女216例,男女之比为1∶2.2。男性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53岁左右,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为49岁左右。不同性别泪道阻塞部位比例分布不同,女性患者各阻塞部位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鼻泪管上段(33.8%)、鼻泪管下段(24.1%)、下泪小管(13.9%)、泪总管 (9.3%)、下泪小点(7.4%)、上泪小管(6.9%)、上泪小点 (4.6%)。男性患者各阻塞部位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鼻泪管上段(27.3%)、鼻泪管下段(19.2%)、下泪小点(16.2%)、下泪小管(12.1%)、泪总管(11.1%)、上泪小管(10.1%)、上泪小点(4.0%)。各年龄组中,41~60岁者比例最大,占54.3%(171/315), 泪道阻塞部位主要发生在鼻泪管上段,占28.7%(49/171);其次为21~40岁者,占24.1%(76/315),泪道阻塞部位主要发生在鼻泪管上段,占51.3%(39/76);≥61岁者占19.4%(61/315),泪道阻塞部位主要发生在鼻泪管下段,占29.5%(18/61);≤20岁组患者最少,占2.2%(7/315),泪道阻塞部位主要发生在鼻泪管上段、鼻泪管下段,分别占42.9%(3/7)。泪道阻塞患者各职业组中,工人所占比例最大,为49.5%(156/315),办公人员占22.5%(71/315),农民占13.3%(42/315),服务行业占4.8%(15/315),军人占4.5%(14/315),学生占2.2%(7/315),其他占3.2%(10/315);工人、办公人员、农民发生泪道阻塞部位均鼻泪管上段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9.5%(46/156)、35.2%(25/71)、42.9%(18/42)。

  2.3泪道阻塞患病相关因素分析

  将315例泪道阻塞患者和319例对照进行均衡性检验,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上基本匹配,经均衡性检验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泪道阻塞组与对照组因眼部炎症、邻近组织疾病、全身感染、家族遗传因素的不同,患病情况有所差异。

[1] [2]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科,中华眼科在线,眼科,泪道阻塞,分布特点,相关因素,流行病学)的信息
      热门图文

    一分钟和熊猫眼说拜拜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养出“媚眼”的七种对

    彩虹萤光眼妆缔造闪亮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