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更昔洛韦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眼部 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观察
眼部带状疱疹是因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某一主支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1]。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上出现群集性疱疹,局限于面部的一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的眼带状疱疹患者中,50%以上有眼部表现,其中以角膜炎、葡萄膜炎较为常见,致盲率高[2]。我院采用更昔洛韦结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疗效良好,现分析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8年2月眼科门诊眼部带状疱疹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结合治疗组。其中,单一治疗组79例,女35例,男4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62岁;结合治疗组79例,女33例,男46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7.29岁。两组一般情况经均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受损的三叉神经第一支神经分布区的皮肤有红斑、集簇的水疱、患侧的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病程2~7天,平均5.12天。均未经任何治疗,剔除肝肾疾病者及孕妇。
2 治疗药物
更昔洛韦,武汉普生制药生产;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北京利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 治疗方法
单一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0.25g/次,每天1次。结合治疗组每天静脉滴注更昔洛韦0.25g,并点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3~5次,每次1~2滴。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视力、角膜以及眼底。每天观察1次。
4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为皮疹完全消退或仅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疼痛消失,结膜充血水肿消退,角膜虹膜睫状体炎消失,角膜荧光素染色呈阴性,视网膜眼外肌无损害,疗效指数为100%;显效为皮疹大部分消退,患处疼痛、结膜充血、角膜虹睫炎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进步为皮疹部分消退,患处疼痛、结膜充血、角膜虹睫炎减轻,疗效指数≥20%;无效为皮疹无消退或加重,疼痛无减轻,结膜充血、角膜炎、虹睫炎无改善,角膜荧光素染色呈阳性,疗效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疼痛消失时间为患处疼痛消失的时间;眼部损害消失时间为结膜充血水肿消退或角膜炎消失时间;皮疹消失的时间为原发水疱全部干痼结痂时间;虹睫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房水清、角膜后沉着物消失时间。
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结果进行t检验。
6 结果
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减轻,其中结合治疗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组,结果见表1,表2。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注:* 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 P<0.05。
结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相比,疼痛消失时间、眼部损害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均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结合治疗的作用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7 讨论
眼部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眼支引起的眼部病变,儿童时期原发感染称为水痘,极少引起眼部病变,病毒可在三叉神经节或其他神经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因素影响下,病毒复活,再次引起感染称为带状疱疹[4]。
更昔洛韦是新的抗病毒药,属2脱氧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对大多数疱疹病毒(包括多种耐药毒株)都有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病毒聚合酶、掺入病毒链及直接抑制合成等多个环节来抑制病毒的复制, 具有高效、广谱、速效的抗病毒作用[5]。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为第3 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系氧氟沙星的左旋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具有广谱和高效抗菌活性。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细菌DNA 旋转酶,破坏细菌DNA 代谢而发挥抗菌作用,可明显改善结膜充血、角膜炎、虹睫炎等症状。本院采用两药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更昔洛韦可快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控制病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改善眼部症状,两者合用疗效优于单一使用更昔洛韦,且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04~1005.
2 杨培增.临床葡萄膜炎.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6.
3 赵琴,刘勇宁,丁宗晃,等. 更昔洛韦治疗眼带状疱疹40例疗效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19(2):125~126.
4 庞辰久. 带状疱疹性眼病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9, 17: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