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护理;荧光素钠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利用能发荧光的物质(荧光素钠造影剂)快速从静脉注入,然后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用蓝色光照射,使眼内血液循环中荧光素被激发出荧光,眼内充盈荧光的血管、荧光渗漏及组织染色处显影,然后用高速敏感的照相机进行拍摄、录像、或数字摄影。此项检查能反映活体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提供了确切的临床资料[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FFA共计235例,其中男104例、女131例,年龄40~82岁,共计10多个病种,其中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32例、黄斑部病变5l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6例、视网膜血管阻塞34例、其他眼底病变22例。确诊率达97.4%。造影用的荧光素钠(C20H12O5,Na)是最普遍选用的荧光物质,为中性、橘黄色。注射后不被组织吸收,一般24 h内从肾脏排出。临床使用很少有不良反应,少数人注射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反应[2]。
1.2 方法 除外患者禁忌证后,造影检查抽取10%荧光素钠0.1 ml,用注射用水稀释到10 ml,选择前臂正中静脉,做静脉缓慢注射,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如无过敏反应,即可快速注射10%荧光素钠5 ml,一般应在5 s内快速注射完毕[2]。静脉注射的同时以NF505眼底照相机连续拍照,密切观察在注射荧光素后患者全身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按医嘱对症处理。造影结束后观察30 min方可离去。
2 护理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2.1 造影检查前护理 ①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状态,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检查心电图、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配备急救物品及药品,如听诊器、血压计、氧气、肾上腺素 、地塞米松、氨茶碱等。高血压患者给予降血压措施,待血压稳定后再行FFA。②检查前用复方托品酰胺/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点眼,每10 min 1次共3~4次,使瞳孔充分散大至8~9 mm。造影前向患者讲解FFA造影的操作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FFA检查时光线较强,与照相机相似;以解除受检者的紧张心理并取得其充分合作。必要时可在检查前半小时口服镇静药鲁米那0.09 g。③注射前检查荧光素钠等用品的质量,如造影剂有无颗粒物及变色。④告知患者眼底荧光造影在暗室进行,在检查过程中受检者一定将不适及时告知医生,有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检查前教会受检者深呼吸,并告知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应深呼吸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转动眼球以利配合检查增加准确性。⑤告知检查后会出现皮肤、结膜 、排尿发黄,甚至视物有黄色或粉红现象,是荧光素钠的特性所致为正常现象,一般在24 h内经肾排出。2~3 d后好转消退,药物本身无毒性不必担心。
2.2 造影检查中的护理 ①患者头部固定在支架上,坐位身体自然放松保持此姿势15 min左右。②鼓励患者睁大双眼,配合摄片。检查时双眼尽量不频繁瞬目,非检查眼注视指示灯,被检查眼尽量不动。③待医生摄取立体彩色眼底像和无赤光片后,护士再进行静脉穿刺。一般选择肘部较粗大的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做穿刺血管,避免操作过程出现渗漏。先将1%荧光素钠10 ml缓慢静推作过敏试验,观察患者2 min后,无不适(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主诉,再将10%荧光素钠5 ml在3~5 s内快速推注,推药完毕拔针一手按压针眼3 min,另一手测量脉搏,观察节率及速率等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④检查完毕,嘱患者可配戴墨镜以减少强光对眼部的刺激,由于散瞳的原因,患者视物模糊,需要6~8 h后瞳孔才能缓慢回缩正常,所以在这期间要注意行走安全。造影检查后,嘱患者休息30 min后离开,以避免迟发的不良反应发生。 2.3 不良反应的处理 造影剂是荧光素钠,很少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患者在注射后会发生恶心、眩晕、一过性呕吐,甚至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最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等反应。①在235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中以恶心、眩晕、一过性呕吐最为常见,共出现27例。其中18例为恶心、眩晕,安慰患者并嘱深呼吸情绪放松后症状缓解。5例呕吐立即停止拍摄,及时给予肌内注射爱茂尔2ml处理后10~20 min症状缓解。皮肤瘙痒过敏者4例,造影后给予地塞米松10 mg肌内注射后症状缓解。②发生造影剂静脉外漏一例,局部疼痛刺激症状明显,安慰患者并给予局部热敷2日后包块吸收。
【参考文献】
[1]廖菊生,粱树今.眼荧光血管造影[A].见: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18-819.
[2]何守志.临床眼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58-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