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恢复作用的疗效。方法:将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4眼,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31眼)和治疗组23例(33眼),其中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后服用ATP、维生素B1及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使用上述西药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治疗后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每周的视力、眼压、滤泡变化,1个月的视力、眼压、视野、眼底、滤泡。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以及视野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眼压以及功能性滤泡形成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视力;视野;微循环;视功能恢复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占世界上致盲眼病第二位。有研究报道人群中平均有3%人为青光眼所累,世界上约有7 000万人患有青光眼,至少有700万患者因青光眼而双眼失明,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我国正常人群的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率约0.52%,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5%左右[1]。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手术或两者联合应用。手术可以控制眼压,阻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但是手术后可能出现眼压控制不良或降而复升的情况,而且术后各种并发症也很常见。中医药治疗青光眼有独到之处,我院从2000年~2005年采用中药联合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4眼,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3例(64眼)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20例(31眼),男性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9.1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只眼;治疗前视力<0.1者4只眼,0.1~0.3者16只眼,0.4~0.6者7只眼,>0.6者4只眼;治疗前视野早期损害7只眼,进展期损害19只眼,晚期损害5只眼;治疗前眼压分布<30 mmHg者7只眼,30~40 mmHg者10只眼,40~50 mmHg者8只眼,>50 mmHg者6只眼;对照组术前眼压为3.3 kPa~9.6 kPa,平均6.68 kPa。治疗组23例(33眼), 男性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1.20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只眼;治疗前视力<0.1者6只眼,0.1~0.3者17只眼,0.4~0.6者8只眼,>0.6者2只眼;治疗前视野早期损害9只眼,进展期损害18只眼,晚期损害6只眼;治疗前眼压分布<30 mmHg者8只眼,30~40 mmHg者11只眼,40~50 mmHg者9只眼,>50 mmHg者5只眼;治疗组术前眼压为3.2 kPa~8.96 kPa,平均6.3 kPa。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周文柄主编《临床青光眼》[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和曾庆华主编《中医眼科学》[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有严重角膜、虹膜病变者;青光眼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恶性青光眼、前房大出血、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等;年龄小于18岁大于75岁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未按要求按时服药的患者;不能按要求进行随访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术前眼压控制后,参照文献[4]方法施行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术后服用ATP 20 mg,每日3次;维生素B1,每日3次;弥可保500 μg,每日3次,不服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参照文献[3]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小梁切除术后7 d内给血塞通胶囊2片,口服;第8 d起用灯盏花素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1个疗程后改用益脉康2片,口服。1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同时辨证用药1个月,肝郁气滞者采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选用逍遥散;肝肾阴虚者滋阴清热,活血通络,方选用杞菊地黄丸;脾虚气弱者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方选用补中益气丸;痰湿阻滞者利湿化痰,活血通络,方选用二陈丸。治疗后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每周的视力、眼压、滤泡变化,1个月的视力、眼压、视野、眼底、滤泡(视野、房角、眼底检查参照周文炳主编《临床青光眼》进行[2])。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测定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