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报告
作者:王文海,张永康,李莉,吴胜望
【摘要】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32例(4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结果:术后3d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7眼(67.5%),术后1mo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35眼(87.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但应注意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技巧。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切口 人工晶状体
0引言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愈合快、减少术后散光等优点[1]。此项技术不需昂贵的设备,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本院于2004-01/2006-03期间实施本术式治疗32例(40眼)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共32例(40眼),其中男19例(24眼),女13例(16眼)。年龄52~76(平均64)岁。术前矫正视力手动/眼前~0.2,眼轴26.00~31.58mm。核硬度Ⅱ~Ⅴ级[2]。植入人工晶状体者37眼。
1.2方法 术前常规散瞳检查晶状体混浊程度及部位并注意有无晶状体半脱位,查眼底及视功能,行角膜曲率及眼A/B超检查,并以电脑程序SRK—Ⅱ公式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度数,并保留轻度近视状态,检查空腹血糖,根据情况分别交代病情及预后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常规以20g/L利多卡因和50g/L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4mL行球周麻醉,以上穹隆部为基底做结膜瓣,烧灼止血,2点位透明角膜做辅助切口,角膜缘后2mm以11点为中点做反眉弓形或直形切口,长约5.5~6.5mm,深度为巩膜厚度的1/2,用月形隧道刀潜行分离达透明角膜缘内1.0~1.5mm,穿刺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行环形撕囊或信封式截囊,扩大切口使内口大于外口;水分离及水分层,松动皮质及核,转动晶状体核使其游离到前房或者上方翘起,前房及核下注入粘弹剂,注水圈匙伸至核下边注水边轻压切口后唇将晶状体核娩出,注吸冲洗残余皮质,抛光后囊膜。植入人工晶状体者前房和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或睫状沟内,调至正位,眼用平衡盐液置换出前房内粘弹剂,辅助切口注水检查切口水密闭合性,必要时缝合切口1~2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1万U加氟美松2mg,单眼包扎,术毕。术后常规抗炎激素治疗。
2结果
2.1术后视力 术后3d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7眼(67.5%),术后1mo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35眼(87.5%),矫正视力低于0.1者5眼(12.5%),包括未植入人工晶状体者2眼。随访6~12mo视力基本稳定,无1例视网膜脱离发生。
2.2术中并发症 主要为虹膜损伤7眼(17.5%),后囊破裂3眼(7.5%),悬韧带断裂1眼(2.5%),手术均基本顺利完成,人工晶状体植入于囊袋或睫状沟内。1眼因后囊破口过大放弃植入人工晶状体。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