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通过运用内置于像机内的测量程序对彩色眼底照片的测量,得出一系列视乳头结构的平面参数,选择如下参数进行三组间的比较(表1)。
表1 Ⅰ、Ⅱ和Ⅲ期病变组视乳头结构参数均数和标准差 (x±s)(略)
将上述三组参数之均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Ⅰ、Ⅱ和Ⅲ期病变组视乳头结构参数比较(P值)(略)
统计分析表明,以上各视乳头结构平面参数在Ⅰ~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一般是临床医生根据1984年6月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标准”进行主观判断。医生的临床经验直接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较为客观的方法―――视乳头各平面参数的计算机测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进行评估,以了解视乳头形态变化是否和视网膜病变相一致。在Ⅰ~Ⅲ期糖尿病眼底病变病人中,视盘面积分别为(2.51±0.35)mm2,(2.59±0.61)mm2及(3.01±0.53)mm2,与刘磊等[4]测定的正常眼(2.40±0.50)mm2,和Jonas等[5]报道的(2.58±0.65)mm2相比,十分接近,而且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在糖尿病眼底病变中,虽然神经纤维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未导致视盘外形固有形态的改变,这和青光眼引起的改变相一致,视盘形态的改变实际上是盘沿的改变,而非视盘边界的改变[1]。所以,把视盘面积作为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眼底病变视乳头结构变化的参数无实际临床意义。盘沿是研究视乳头形态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视神经纤维的数量,受视乳头大小影响较少。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了神经纤维层,导致神经纤维的丢失,将使盘沿变窄,即引起盘沿宽度及面积的变化。本次研究中报告的Ⅰ~Ⅲ期糖尿病眼底病变病人的盘沿面积分别为(2.14±0.31)mm2,(2.17±0.46)mm2和(2.45±0.69)mm2,经统计学分析,它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盘沿面积也不能作为观察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指标。其它视乳头结构的参数,如垂直杯/盘比,杯/盘面积比等在三组病人中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以下原因可能导致无差异性:(1)正常人盘沿面积本身的变化幅度较大。Jonas等[5]报道的正常人为(1.60±0.37)mm2,而Sekhar等[6]报道为(2.79±0.52)mm2。因此,盘沿面积作为一种观察指标,不具备较高的灵敏度。(2)取样误差。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图像资料时,发现大多数Ⅳ期及Ⅳ期以上视网膜病变病人的屈光介质较为混浊,影响了视乳头结构参数的准确测量。为了符合统计计算的要求,只选取了Ⅰ~Ⅲ期视网膜病变病人的图像资料进行测量分析。而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纤维层变化,Ⅳ期及以后各期应更为明显。因此,如果样本足够大,能够选取符合分析条件的Ⅰ~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资料进行测定,可能会有阳性发现。(3)测量误差。由于是根据视盘视杯的外形进行手动测量,而且定义视杯为苍白区,存在着人为测量误差,因而不能发现较小的盘沿改变。(4)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视乳头形态参数均为平面指标,是以视杯直径的扩大为基础,当盘沿高度轻度下降尚不足以引起视杯扩大时,则不能显示其变化。如果以视乳头形态的立体参数,如盘沿高度等,作为观察指标,同时辅以计算机的客观测量,也许会有阳性发现。
因此,把视乳头形态平面参数作为定量分析不同时期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指标无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6.
2 Sommer A.The nerve fiber layer in the diagnosis of glaucoma. Arch Ophthalmol,1977,95:2149.
3 Janas J B,Nguyen N X,Naumann G O H. The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 in normal eyes. Ophthalmology,1989,96:627.
4 刘磊.正常眼盘沿面积的图例分析.中华眼科杂志,1991,27:259.
5 Jonas B.Optic disc morphology in south India: The Vellore Eye Study. Br Opthalmol,2003,87:189-196.
6 Sekhar GC.Planimetric Optic disc parameters in normal eyes: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in south India. Ind J Ophthalmol2001,49:19-23.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