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日本CANON公司生产的TX-10非接触眼压计对100例(200眼)门诊首诊患者进行眼压测量。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14~82岁。
1.2 方法
1.2.1 测量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在测量时会感到有气流冲击被测眼,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对眼睛造成任何伤害。
1.2.2 调整体位 升降下颌支架直至眼睛到达眼位指标线。升降机座或座椅,使患者下颌、额部分别轻贴下颌支架及前额支架且坐姿舒适。
1.2.3 调整眼位 嘱患者不要移动头部。指导患者自然睁眼,注视眼压计头部内的绿色光标(内固视标),以保持眼球处于正位。
1.2.4 初次测量 用Auto即自动方式连续测量3次,双眼同时测量。从显示屏上读取NCT内部校正系统提示错误的信号(显示为Err),记录提示错误信号的眼数。
1.2.5 再次测量 对被测眼提示错误信号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后,再次测量,以能够取得最佳读数(3次读数均不带星号)为有效。
2 结果
本组被测200眼中有32眼在初次测量时提示错误(显示为Err)。经护理干预后再次测量,32眼中有30眼取得最佳读数,其余2例仍提示Err,有效率达到93.75%。
3 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
3.1 视力低下
3.1.1 观察分析 经查阅当日视力检查记录发现,本组初次测量时出现错误提示的被测32眼中,22眼视力低下0.01,其中8例为双眼无光感。测量时,通过NCT显示器观察发现,这些患者眼球不停移动,不能注视眼压计头部内的绿色光标(内固视标)。
3.1.2 护理干预 (1)改变注意点:适用于单眼视力低下的病例。护士协助患者调整体位、眼位后,嘱患者被测眼自然平视,用另一眼注视NCT头部同侧外固视标,仍选用自动测量模式再次测量,14例单眼无光感被测眼均得到最佳读数。(2)语言引导:适用于双眼视力低下尤其是双眼无光感的病例。护士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嘱患者头部不要移动。护士站于患者对面,屈膝,使双眼位于被测眼正前方同一水平,观察被测眼是否自然平视,指导患者转动眼球直至被测眼角膜与测量头垂直。嘱患者保持该眼位,于NCT自然模式下测量3次,同法测量对侧眼,8例双眼无光感被测眼均得到最佳读数。
3.2 眼球震颤 经观察,本组测量时出现错误提示的32例被测眼中,6例存在明显的眼球震颤,采用注视固视标及语言引导的方法均无效,同时发现,长时间注视后患者感觉眼部疲劳,震颤现象更加明显。因此,护理干预重在缩短注视时间,适当休息。于是,护士协助患者调整体位、眼位后,嘱患者双眼自然平视,采用Menu即手动方式测量,每次测量后休息5 min再测,共测量3次,4例取得最佳读数,2例仍提示错误(Err)。
3.3 心理因素 本组初次测量时出现错误提示的32例被测眼中,有4例患者既无视力低下,又未发现明显的眼球震颤等现象。护士再次向其讲解NCT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安全性,并让其观看其他患者检查情况以消除其紧张情绪,树立信心,再次接受测量,4例被测眼均取得最佳读数。
4 讨论
NCT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种可控的空气脉冲(其压力具有线性增加的特性),将角膜压平到一定面积,通过监测系统感受角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将角膜压平到某种程度时的时间换算成眼压值[1]。角膜中心与边缘厚度不同,因而受到相同空气脉冲压力时反射到监测系统的光线也不同。如测量中眼球移动,则空气脉冲无法正对角膜中心发射而产生偏移。由于NCT内部设置了自动校正系统,当对光反射率过低时,NCT可自动提示错误Err。由于正常人双眼具有协调运动的特点,因此对单眼无光感的患者可采用改变注视点即对侧眼注视外固视标的方法,引导被测眼球保持正位。但对于双眼无光感的患者,无法利用外固视标调整眼位。此时测试者可以自身为参照,通过面对面观察,用语言提示引导患者调整眼位。在NCT自动模式下,仪器检测、搜索感光点后方能发射空气脉冲,此时患者往往不能保持眼球正位。而采用手动模式的特点是“快”,即按键瞬间立刻发射空气脉冲,缩短了要求患者保持眼球正位的时间,即使是对不能自主控制眼球运动的眼球震颤的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此外,心理因素在检查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护士耐心细致的解释,热情的鼓励,有助于患者消除紧张情绪,顺利完成测量。
因此,在应用非接触眼压计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护士根据错误提示信号,分析相关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取得最佳读数,提高NCT测量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39. |